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基金 >

未来三五年将有大量陶瓷企业关门停产

2018-03-13 15:30:00

 

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

据了解,截止2017年11月30日,全国共有建筑陶瓷企业1366家,相比2014年的1452家减少86家;生产线数量3264条,相比2014年的3621条缩减357条;全国陶企主打品牌数量1718个。另一个没有公布的数据是,全行业年销售总额超5000亿元,但截止目前还没有一家企业超百亿规模。

调查数据告诉我们,建陶行业非常分散,集中度非常低。全国除海南、北京外,几乎每个省都有陶瓷厂,平均每家厂不足3条生线,平均每家企业却拥有1.26个品牌。这样的现状,是造成中国建陶业大而不强的根本原因所在。

通过数据我们也发现一些可喜的变化:一是行业产能近三年几乎零增长,说明行业开始由数量增长转入质量增长的新时代;二是企业数量、生产线三年来分别下降5.92%和9.86%,说明行业转型升级取得初步成果。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基于中国国情科学、理性的一种判断,将会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论支撑。按照这样的矛盾,陶瓷产业的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将是一场持久战。在消费市场不断升级、市场对瓷砖产品提出更高要求、社会对陶瓷产业提出创新、绿色发展理念的大背景下,陶瓷企业必将迎来新一轮洗牌,大量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中低端中小企业将会逐步被淘汰出局。

行业发展已步入新时代,那些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的企业将会率先出局。事实上,从2014——2017年,全国平均每个省有5%——10%的陶瓷厂倒闭多年,处于完全废弃的状态;有10%——15%(不含倒闭、废弃多年的工厂)的陶瓷厂因各种原因处于完全停产状态。相信在未来三五年,这个比例将会进一步扩大,那些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经营理念仍然留在旧时代的企业,即使没有环保压力,也会在市场竞争中被大浪淘沙。与此同时,这类缺乏创新力的企业还会在更大程度上遭遇行业一二线品牌的碾压,尤其是当一线企业、品牌扩大产能,调低价格,在中低档市场展开竞争时,那些低端品牌和中小企业,生存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最终一步步走向关门停产的绝境。

不断收紧的环保整治风暴将会成为行业洗牌的一把利剑。过去几年,已经有大批企业因环保问题而遭遇灭顶之灾。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将会更加深入人心,更加得到全社会的推崇,那些环保不达标,或者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的企业,将日渐被地方政府所抛弃,并最终迎来关门停产的厄运。即便不少企业在努力整治、使其环保尽可能达标,但环保整治的力度只会越来越大,尤其是随着2018年陶瓷行业污染物新修订环保标准的出台,仍然会有大量企业因环保不达标而被强令停产。

竞争激烈的市场使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企业率先面临出局的风险。近年来,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行业日渐走向成熟,一批龙头企业开始脱颖而出。那些创新能力强、生产效率高、管理科学规范的企业,将会占有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尤其是近几年伴随着企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一批绿色、智能工厂不断涌现,它们与传统陶瓷工厂相比,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工艺更复杂、产能更大、自动化程度更高,产品质量有保证,品类有特色。随着这样绿色、智能工厂的不断涌现,跨层级的降维打压愈发明显,自上而下,不断挤压低维度工厂的生存空间。那些生产装备落后、产品同质化严重、管理不善的工厂,将会加速淘汰步伐,即便是替品牌企业代工,如果没有强大的硬件基础,也难以满足对方的需求。

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品牌推广与市场布局,进一步挤压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控,市场对瓷砖产品的需求从数量上来讲,其增长速度已明显放缓。而一线品牌通过更大力度的品牌推广、渠道布局、店面建设,将会在品类、产品、价格、渠道等领域形成全覆盖,争夺原本属于二三线品牌的市场份额。

目前,行业内已有几家企业提出了近期百亿元的销售目标,更有处于第二梯队的十余家企业在冲刺50亿元的销售目标。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近年来,品牌企业的增长幅度远远超过二三线品牌的增长幅度,强者愈强,弱者出局。相信再过几年,将会有更多年销售额超50亿、100亿、甚至200亿的企业出现,而每一家百亿级企业的背后,将会是无数中小品牌的苦苦挣扎甚至黯然离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