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基金 >

海南遇上兰州 调控将如何走?

2018-01-08 19:51:00

 

来源:证券时报

即便新一年释放出新额度,但银行控制房贷投放额度、占比(不超过新增贷款30%)并未放松。

新年刚到,楼市调控就开始分化了。从2018年1月1日起,海南实施新一轮分税制财政体制,非房地产税收向县市倾斜,房地产税收向省里倾斜,以引导市县摆脱对楼市的过度依赖。同时,为保留更多嫩甜的空气、碧绿的海水、洁净的海滩,海南祭出了史上最严苛的土地管理措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而千里之外的西北兰州,则“敢为人先”地松绑了限购政策,非核心区取消了限购,核心区非户籍仍限购一套,但取消社保、纳税要求,取而代之的是三年限售。

不是说好的,保持调控政策连续稳定,甚至连喘气歇脚的念头都不能有吗?海南强化调控,兰州松绑调控,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事实上,这就是分类调控,分清事权,向长效机制转换。限购从来都是短期的,楼市情绪高昂甚至失控的情况下,限制购买资格才是杀手锏。但经验证明,市场和购买力之间搭起防火墙时,下一波需求也在积蓄中。本轮房价暴涨,需求狂热,完全是地方过度依赖和杠杆这“两把火”烧的。现在,长效机制加快推进,两把火下面的薪正在抽走。

海南革新省和市县分税制,让地方依赖楼市这个阳谋大白于天下。西北要大力推进城镇化,相对落后的兰州要建基础设施,可以依赖。但是,中国只有一个有碧水蓝天和天然氧吧的海南,它不能依赖楼市,上世纪90年代泡沫破灭的伤现在还没好(海南产业基础差)。试想,本地居民年可支配收入刚过2万元的省份,80%的购房者是投资客,千万元级别的房屋销量排全国前五,这个地方的楼市风险有多大!因此,海南这样特殊的地方,一定要切断楼市依赖的脐带。

土地财政不是坏事情。美国经济复苏也靠楼市,关键是土地财政和房地产税收用在刀刃上。“开正道、堵旁门”的财税改革,地方债务规范,房产税改革都在进行时。但是,罗马城非一天建成,现有的制度下、城镇化模式下,还不能切断对土地财政和房地产的依赖。既然如此,一方面要在“补短板”的供给侧改革新重点下,将政府收入用于民生诉求上,以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让新市民扎根;另一方面,落实地方主体责任,分清中央地方事权。

过去,老说中央地方财权事权不对等。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得很清楚,“分清中央地方事权”。未来调控中,中央负责“定调子、管宏观”,地方要做好差异化“落地”。土地财政、房地产税收的财权给到你,但控制房价上涨和楼市泡沫的事权也要对等承担。要处理好楼市和财政、经济的关系,不能靠“加杠杆”稳增长、不能靠托底房价攫取土地财政和房地产税收。目前,预警式调控的长效机制已建立,一旦房价上涨突破界限,就发出预警函,约谈问责随之而来。

限购的负面问题很突出,一旦楼市稳定了,限购即可撤出,但一定要把投资投机需求挡在外面,限售无疑是较好的筛选手段。以限售代替限购,一方面可以避免限购挫伤改善型需求,另一方面,限售直接降低交易频率、流动性溢价,避免短期大规模买入和卖出,真正落实“房住不炒”。国家屡次强调调控政策稳定连续的情况下,兰州对调控政策做“结构性”调整,无疑动了一番脑筋,也得到了认可。当然,认可的前提是,作为另一把火的杠杆,也被控制住了。

即便新一年释放出新额度,但银行控制房贷投放额度、占比(不超过新增贷款30%)并未放松。以深圳为例,目前按揭投放周期延长至4-6个月,而去年初仅为2个月左右,且每月仅投放80亿(2016年月平均投放近200亿)。作为今年经济工作“三大攻坚战”之首的金融“去杠杆”,推进力度很大,房贷利率持续走高。杠杆控制住了,楼市就控制住了,国家有这个决心和信心。新年伊始,海南被问责后强化调控,并涉及到税改,严格供地管制,而兰州则适时调整政策,这既是调控“一城一策”的深化,也是迈向长效机制的开始,可谓新年新景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