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基金 >

支付市场格局变化:从“双寡头”到“三足鼎立”

2017-12-31 11:39:00

 

来源:华夏时报

摘要:2017年以来,支付市场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先是一度被财付通赶超的支付宝市场份额出现回升;并与财付通合计占据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达94%的份额,呈现“双寡头”局面。

这几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移动支付领域“你追我赶”;而作为“大佬”的银联亦不甘落下,动作频频。

进入2017年,三者则不约而同地将目光瞄向了小额高频支付应用场景之一的交通出行,纷纷加速了对地铁公交等的深度布局。同时,在海外市场扩张的步伐也并未减缓。

与此同时,2017年以来,支付市场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先是一度被财付通赶超的支付宝市场份额出现回升;并与财付通合计占据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达94%的份额,呈现“双寡头”局面。

谁知“双寡头”局面刚定,2017年年底银联则亮出一个“王炸”,携手商业银行、支付机构等产业各方共同发布银行业统一APP“云闪付”。一时之间,支付行业热议如沸。

未来,移动支付市场终将是“双寡头”还是“三足鼎立”?

交通场景之争

回首过去这几年,从商超、外卖、打车、医院,再到街头巷尾的小摊……无一处不是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等巨头争夺的场景。

进入2017年,巨头们则将这一战火引向了被视为移动支付的最后一片蓝海——公共交通出行。

12月26日,杭州地铁宣布,从27日下午5点开始,杭州地铁的所有站点都将支持刷支付宝进站。月初,上海地铁也宣布自己2018年年初会支持刷手机二维码进站,广州公交亦表示自己的4000多辆公交车正式开始支持扫支付宝乘车。

据悉,已经有超过30个城市在支付宝内上线了电子公交卡功能,支持用户刷码上车。

“行业风口终于到了。”蚂蚁金服城市服务事业部总经理刘晓捷表示,在2018年,每个月都会有新的城市在公交地铁领域开通移动支付。

与此同时,腾讯于2017年9月13日在合肥推“乘车码”,用手机扫码即可以完成车费的支付。自此开始,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奔波于多个城市,推广乘车码。

截至目前,腾讯的“乘车码”已经在广州、重庆、青岛、三亚、佛山、珠海等多个城市上线。

而在声势浩大的交通出行场景的对决中,银联的反应亦可谓迅速。

同在9月,银联手机闪付全面支持广州地铁使用Apple Pay直接过闸。数据显示,短短两个多月,日闪付交易笔数已达到近30万笔,且手机闪付的占比不断提高。

而且,中国银联已陆续在济南、杭州、宜昌、银川、宁波等地公交线路开通了“银联云闪付”业务。

为何都将出行交通作为2017年布局的重要领域?

马化腾在合肥推广乘车码时指出,乘车码所覆盖的公共交通系统,是下一个高频、高黏度、低额度的交易场景。

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每天约有2.5亿人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全国公共交通年完成客运量超过900亿人次。

谈及竞争,刘晓捷更是坦言,“公共出行领域不是互联网巨头争夺支付场景的工具,只有这个行业的公交公司、地铁公司、一卡通公司也因为互联网技术变成了更好的自己,实现商业模式的升级,互联网+大出行才算真正彻底落地。”

不管怎样,交通出行挖掘的空间很大,而这块领域之争则才刚刚开始。

境外市场之战

这边厢各大巨头争先瓜分国内移动支付这块“蛋糕”,那边厢在海外扩张的步伐也从未停歇,从东南亚延伸到欧美国家。

早在2007年,支付宝就开始布局海外业务,这几年间相继在印度、菲律宾、泰国等多个东南亚及南亚国家上线支付宝服务,以服务出境游客。

2017年起,蚂蚁金服则注重各国本地钱包的布局,陆续打造出中国香港版支付宝(“支付宝HK”)、印度版支付宝Paytm、菲律宾版支付宝GCash、泰国版支付宝Truemone,以期渗透到本地用户。

2017年“双12”,蚂蚁金服更是首次将上述四个海外版支付宝Truemoney纳入。

简而言之,“走出去,然后本土化”是蚂蚁金服境外扩张的一个方式。

不同的是,微信则是基于社交功能,嵌入电子支付功能,来增加用户黏性。比如目前在泰国,大到首都曼谷的连锁免税店,小到清迈、普吉岛的街边小贩都已使用微信支付,实现泰国全覆盖。

同时,本报记者梳理发现,2017年腾讯宣布把扩张微信生态系统的第一个海外国家放在了马来西亚。

早在2017年7月,就有消息称,腾讯正在申请马来西亚的支付牌照,希望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在当地提供支付服务。

而日前腾讯副总裁刘胜义进一步透露,微信支付在马来西亚申请电子支付牌照一事已取得“突破”,计划于2018年初开始提供服务。

除了东南亚市场之外,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也逐渐渗入欧美国家。

比如2017年11月支付宝进军意大利,构建海外支付场景;12月微信跨境支付正式落地英国;而且纽约、洛杉矶、波士顿等美国各大城市景点、机场……已经有数千家接受微信支付及支付宝的商户。

据悉,目前支付宝已在欧美、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接入20多万家线下商户;微信支付则已覆盖全球13个国家和地区,并支持12种外币直接结算。

再将目光转到作为较早“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银联,其从成立翌年即开展国际业务布局。

中国银联总裁时文朝2017年3月在银联15周年之时更是发布内部邮件指出,“国际化事关银联成败的全局,我们必须举全公司之力支持国际化。”

2017年来,除了境外银联发卡、受理商户等,银联在比较受关注的IC卡闪付、手机闪付、二维码等方面无疑也加快推广步伐。

目前,已有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俄罗斯、阿联酋、希腊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商家均支持银联闪付服务,中国港澳地区、韩国持卡人还能通过手机绑定银联卡,直接“挥”手机支付。同时,在中国境外,中国香港、新加坡的商户已受理银联二维码。

“2017年年内,我们将与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共同推出中银新加坡电子钱包,为新加坡消费者提供二维码支付服务。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快银联二维码产品在东南亚、东北亚地区大规模落地。”银联方面透露。

一言以蔽之,全球化时代,这类公司若没有全球化布局,或许就没有未来。

市场格局之变

长期以来,支付宝一直占据着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主导地位。

而自2013年以来借力红包大战和高频的社交服务,微信支付异军突起,一时之间,财付通迅速与支付宝分庭抗礼,给后者带来不小压力。

2017年初,马化腾更是表示,微信支付在线下已经全面超越支付宝。

“2016年整个线下支付发展非常快,超出我们的预期。对当时的竞争态势,我们确实有过危机感。” 蚂蚁金服副总裁袁雷鸣坦言。

不过,支付宝也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迅速调整战略,摒弃社交回归支付,2017年上半年扳回局面。

根据艾瑞发布了2017年二季度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份额数据显示,支付宝市场份额占比从一季度的54%扩大到二季度的54.5%;微信支付背后的财付通则从上季度的40%环比回落至39.8%。

而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一季度,支付宝和财付通合计占据市场94%的份额,二季度这一数据更是升至94.3%。至此,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整体格局稳定,呈“双寡头”局面。

谁知在银联奋力反击之下,“双寡头”初定的局面则似乎将发生变化。

继联合商业银行相继上线ApplePay、华为付以及银联标准二维码支付功能之后,12月11日,中国银联联手商业银行、支付机构等产业各方共同发布银行业统一APP“云闪付”,共同打造移动端统一入口。

一时之间,整个移动支付市场热闹非凡,不少人士表示,银联有望重塑移动支付市场。

艾媒咨询分析师在报告中亦曾分析指出,“银联或类似有优质制度资源的支付机构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有机会打破现有支付宝、财付通双寡头市场格局。”此外,随着国家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的加紧,现有市场搅局者可能来自体制或有制度背景的企业,未来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将出现三足鼎立市场格局。

事实上,这几年来,支付宝、微信支付依靠二维码快速攻城略地,曾经的“大佬”银联对各种创新似乎淡定许多,也显得落寞和孤寂。当然,这份淡定并不代表守旧、不拥抱创新,而是在默默发力寻求传统与创新的边界。

正如时文朝所说,“在这个言必称创新、动辄要颠覆的时代,银联在创新的同时还有着对传统的坚守。不为创新而创新,创新中不割裂传承,要找得到边界。”

而“云闪付”APP是否打破国内移动支付市场“双寡头”的格局,值得拭目以待。

下半场之拼

与此同时,随着流量红利的逐渐见顶,移动支付的竞争俨然已经进入了下半场。

中金公司分析师姚泽宇此前分析指出,移动支付的竞争进入下半场后,参与者比拼的将是“金融生态”,也就是“支付带来的叠加价值”,包括信用、理财、保险、信贷、营销等多种服务,在提供消费者便利的同时,引导商家更多地接入和使用。

这可以从2017年支付宝市场份额提升的背后说起。

仔细分析便不难看出,2017年支付宝市场份额的提升,除了缘于回归支付的战略调整之外,其实更得益于背靠蚂蚁金服提供的信用、理财、保险、消费信贷等“多维”业务,即支付之外,支付宝还能为用户、商户提供更丰富的金融价值。

袁雷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2017年我们在高频层面放弃单一维度频次上的发力,更多地通过多维度的服务,有些地方跟其他企业相比能够更好地把服务客户的地方给发挥出来。”

与此同时,腾讯也在移动支付领域由社交向金融属性过渡,不断完善理财、借贷、证券和保险等领域。

比如早在2017年9月,微信支付开启新功能“零钱通”测试,可以转账、发红包、还信用卡、扫码支付,同时零钱也能赚取收益,被市场上认为是对标余额宝。当月,腾讯还通过旗下的微众银行推出互联网银行卡——“微众卡”,而这张卡没有实体卡,与传统银行卡一样具有转账、存款、消费、理财四大核心功能。同时,与微信全面打通,微信里的零钱,乃至其他银行卡里的活期存款,都可转入微众银行里的“活期+”。

可以说,虽然二季度财付通数据有所回落,但随着其在金融领域方面的布局,优势依旧不容忽视。

易观的报告也曾分析指出,由于线下移动支付场景的持续发力,对线下移动支付布局的持续投入,腾讯金融第二季度个人服务类交易规模仍呈现爆发性增长。此外,腾讯金融开始将支付和理财产品线打通,以更稳定的费率获取合作伙伴支持,加上传统社交类支付(红包和社交转账)的优势仍然在继续扩大。

而银联也多次联合商业银行,不断重塑金融生态。

比如银联刚刚推出的银行业统一APP“云闪付”,它的强势之处就在于其对海量银行账户的利用与整合,汇聚各家机构的移动支付功能与权益优惠,消费者通过这一个APP即可绑定和管理各类银行账户,就可以使用各家银行的移动支付服务及优惠权益。同时,还可以享受APP提供的Ⅱ、Ⅲ类账户开户、手机NFC支付、二维码扫码、收款转账、远程支付等各类支付功能以及公共缴费。

据悉,“云闪付”APP集合支持各类支付工具和支付场景下的返现、立减、折扣、激励金等营销活动信息展示、优惠获取和消费省钱,支持境内超过100家银行营销活动及重点卡产品权益展示。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张敬伟此前分析指出,移动支付打造新“金融生态”,属于全民参与的创新驱动,这足可为新经济周期的中国和全球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总的来说,下半场已来,而中国人民亦在不知不觉中享受上述种种“金融生态”。

2017移动支付

大事记

■ 1月26日,蚂蚁金服宣布与美国知名汇款服务公司MoneyGram(速汇金)达成协议,将以约8.8亿美元对其进行并购。

■ 2月21日,韩国版“微信”Kakao talk的母公司——Kakao宣布,与中国的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达成战略合作。

■ 5月27日,中国银联联合40余家商业银行在京共同宣布,正式推出银联云闪付二维码产品。

■ 6月21日,支付宝官微发布消息称,“无感支付”停车场来了。

■ 7月11日,腾讯公司表示,腾讯已向马来西亚政府申请通过微信支付在当地提供货币支付服务。

■ 7月18日,Swatch Pay在中国市场全球首发。

■ 9月4日,腾讯向部分用户推送微信支付“零钱通”的首批体验邀请,将原“零钱理财”功能升级为“零钱通”。

■ 9月13日,腾讯在合肥推“乘车码”。

■ 9月26日,蚂蚁金服与李嘉诚创办的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运营香港版电子钱包——支付宝HK。

■ 10月31日,腾讯公司旗下“微信支付HK”团队在香港宣布推出3项升级支付功能。

■ 11月22日,微信支付发布消息称,自11月23日早6点开始全面接入12306购票平台。

■ 12月11日,银联联合多家商业银行发布银行业统一APP“云闪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