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店经营模式受到市场争议 背后“金主”引来广泛关注
处在风口浪尖的趣店,继经营模式受到市场争议后,背后“金主”也引来广泛关注。10月25日,有媒体报道称,趣店和渤海信托之间有合作关系,渤海信托通过信托计划共募集了超过8亿元的资金提供给趣店,进而用于向趣店旗下“来分期”审核的合格自然人发放个人信用贷款。在渤海信托官网披露的产品信息中,确有两只与趣店有关的项目。事实上,金融机构站在网贷平台身后输送资金的情况并非孤例,而一些网贷平台因校园贷、现金贷等风险事件陷入舆论漩涡,相关的金融机构也不免被指有推波助澜之嫌。
根据渤海信托官网披露的信息,名为“渤海信托?趣店个人消费贷款”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已有四期成立公告,成立时间先后于今年4-5月,募集金额总计4.19亿元;另一只名为“渤海信托?普安6号(趣店)个人消费贷款1期”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于今年7月成立生效,募集资金4亿元。
在25日的媒体报道中,还提及一份名为《渤海信托—趣店个人消费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产品推介书》的报告。报告介绍,趣店个人消费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产品总规模5亿元,分期发行,优先级信托单位与次级信托单位比例不超过4:1;借款人是经趣店旗下公司赣州快乐分期网络服务有限公司(即“来分期”)审核的合格自然人借款人;放款则直接由信托公司通过第三方支付公司直接汇入个人借款人账户,借款人逐笔回款直接代扣入信托账户。对此,渤海信托相关人士回应北京商报记者问询时表示,对该消息不置评,公司发行产品以官网公布的产品推介为准。趣店方面表示处于静默期,同样不予置评。
事实上,渤海信托并非第一个被曝出的趣店的“金主”,此前有不少P2P机构已被指为趣店提供资金。一位信托业观察人士表示,如果把趣店看做普通企业,从金融机构等渠道获得资金支持是无可厚非的。但趣店的“不普通”就在于,它的发展路径中,一直与监管严查的校园贷和现金贷等业务上藕断丝连。在2016年和2017上半年,监管曾先后下发针对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文件,但就在9月中旬,有调查显示,学生仍可在趣店获得贷款。
趣店近期在美国上市后,它的经营模式再次引来市场风暴般的争议。而趣店身后“默默”输送资金的机构,不免被指有推波助澜之嫌。对此,渤海信托也并未作出回应。
业内也有不同声音。上述信托业观察人士介绍,有些业务金融机构不能直接做,网贷机构有一些相对的管理和渠道优势,信托公司不可能每个领域都涉及,只能广泛地和大家合作。
银行也是如此。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肖飒表示,即使在监管机构的推动下,已有部分银行开始针对在校大学生推出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同时还有的银行机构选择了与互联网公司进行合作,互联网公司利用大学生群体对其产品的接受度与使用率来协助各类银行主体进行业务导流,其本身的定位并不是放贷主体,而是各类银行的“协助发卡机构”,放贷的资金及主体仍然是银行机构。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一些较大平台的消费金融产品也不乏靠银行“输血”的情况,小贷公司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更是常事,有的公司还能同时享受到银行的资金和征信服务。之所以很多合作没有被推到舆论风口,一是因为金融机构整体风控较严,会筛选信用相对好的企业和项目,即使出现坏账也能被利润覆盖,机构投入的资金占总体放贷规模比例普遍不高;二是因为获得资金支持的网贷平台,做的项目并非像趣店这样风险溢价过高,简单来说,例如校园贷的对象,普遍是缺乏个人征信基础的学生,风险偏高,所以贷款利率也高,另一些平台如果做汽车贷等有抵押物的贷款,收取的利率就相对偏低,因此没有引起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