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基金 >

国家电网:“电能替代”新机遇 打造“一带一路”新型绿色环保运输线

2017-09-27 11:37:00

 

来源:北极星网

近日,靠港船舶使用岸电现场推进会暨京杭运河岸电全覆盖启动仪式在浙江湖州举行。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三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共同推进靠港船舶使用岸电,进一步减少船舶污染排放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从启动仪式现场获悉,未来两年,京杭运河水上公共服务区将实现绿色岸电全覆盖,并还将在东部沿海、长江沿线全面推进港口岸电工程建设,全面打造“两纵一横”绿色运输线。

由于水运具有运能大、成本低等特点,同时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的实施,水路运输和港口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同时,船舶也给沿线城市带来排放污染和噪音污染。国际海事组织研究表明,全球约15%的氮氧化物和近8%的硫氧化物排放源自船舶。

大力推动靠港船舶使用岸电,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也符合绿色发展的需求,对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节能减排、防治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交通运输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将推进靠港船舶使用岸电列为重点推广技术领域。交通运输部出台了岸电建设奖励政策,发布了《港口岸电布局方案》,系统布局493套港口岸电建设目标。国家能源局将港口岸电建设纳入国家“十三五”电力发展规划并正式发布。

作为发展绿色清洁能源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国家电网公司近年来一直将推进港口岸电建设作为电能替代的重点工作,制定了“十三五”港口岸电布局规划,并在港口岸电工程建设、技术标准、运营服务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实践,取得了积极成效。国家电网公司发挥人才技术和科研产业优势,研发形成了全系列、高低压岸电技术设备与产品体系,制定发布了14项港口岸电企业技术标准。累计投资1.4亿元,先后在京杭运河、东南沿海以及长江内河“两纵一横”区域推动建成600多套岸电设施,研发建成省级岸电运营服务平台,初步形成了国内示范带动作用。

水运大省浙江港口发展保持国际领先,去年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首个货物吞吐量突破9亿吨大港,港口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但随着港口吞吐量的持续增长,船舶大气污染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为此浙江省积极开展绿色交通试点省和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加快绿色港口创建,率先实施船舶排放控制区,大力推进港口码头和水上服务区岸电建设,将靠港船舶使用岸电作为船舶减排的重要替代措施。浙江在2015年、2016年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快实施电能替代的意见》和《岸电推广应用指导意见》,为港口岸电的推广应用营造了良好的政策氛围。同时,创新建立港航部门、供电公司、节能公司及港口企业等多方合作模式,在京杭运河浙江段、宁波舟山港大力开展内河低压岸电、海港高低压岸电的建设和推广普及,先行先试取得了明显的示范效应。截止2017年8月,全省共建成岸电供电设施428套,其中沿海153套(含高压岸电10套);内河275套。2016年全省靠港船舶使用岸电用电量18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80吨。

“冰箱空调都能用,又安静,又凉快。”今年夏天,船户丁水荣在湖州城东水上服务区用上了岸电,他说只要将船上的电源插入岸边的岸电箱充电插口,用取电卡在岸电箱的刷卡区一刷,船上就通电了。以前船舶靠港时使用柴油发电,一台空调一个小时就要烧7、8块钱的柴油,现在用岸电还不到2块钱,而且没有黑烟,没有噪音,周边的居民也很乐意。目前,浙江已在杭州、嘉兴、湖州公共水上服务区建成130余套低压小容量岸电系统,实现京杭运河浙江段公共水上服务区岸电设施全覆盖。据预计,仅浙江,光这一项,全年可减少燃油消耗约125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950吨,氮氧化物约2吨,减排效果明显。

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在浙江已经形成了一套有政策支持、企业推动、市场运营等多维度推动的可借鉴推广的经验。仅仅是在某一区域发展岸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船舶污染问题。根据战略合作协议,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三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在港口岸电的规划布局、政策支持、示范建设、市场运营、标准规范、创新发展等方面开展长期合作与交流,这意味着,国家层面协同推进港口岸电推广和靠港船舶使用岸电的互联互通将实现新突破,为持续减少港口码头大气和噪声污染,打造“绿色港口”奠定了更加扎实的基础。

据了解,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全力推进京杭运河全线公共水上服务区绿色岸电全覆盖工作,计划至2018年底前,实现公共水上服务区绿色岸电全覆盖,并建成一体化港口岸电运营服务系统平台,实现岸电设施互联互通。除京杭运河沿线外,在长江沿线,东部沿海也将全面启动港口岸电工程建设,最终打造“两纵一横”绿色运输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