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产能改变行业生态 钢铁企业生产效率明显提升
一场席卷钢铁行业的去产能浪潮,正在悄然改变行业生态圈。
2017年上半年钢铁价格先扬后抑,推动利润向上游钢铁企业聚集,钢企迎来自2009年最好的时候,但中游的贸易商却受到钢材价格震荡波动影响,相对盈利能力较弱。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长达一个月的调查采访中发现,从业者对后市的判断已现分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持谨慎乐观态度,多数人认为钢铁产业链上的利润仍将继续向上游生产企业聚集,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钢铁企业加入到打造电商平台行列,钢铁行业传统的交易模式显现出电商、集采、直销等多元化并存趋势,压缩贸易商生存空间。
盈利大增
2017年上半年,对大多数钢铁企业,或许都是近期最好的时刻。
7月,钢铁板块的上市公司纷纷发布上半年盈利和亏损大幅减少的业绩预期,中钢协之前发布的重点钢铁企业盈利情况显示,前5个月企业的盈利总额已达378.85亿元,超过2016年全年盈利额331.5亿元,销售利润率为2.68%,较2016年回升1.36个百分点。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钢铁行业需求向正规产能转移,在效益好转的刺激下,钢铁企业生产效率明显提升。
华菱钢铁集团董事长曹慧泉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上半年,华菱钢铁超额完成全年效益目标,创利10亿元,创造了自2008年以来湘钢半年度生产经营最好水平,下半年还要争取再创利10亿元。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多位钢铁企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他们不约而同地建议将“地条钢”列入到2017年钢铁去产能的重点,曹慧泉在全国两会期间向本报记者表示,“地条钢”破坏市场竞争秩序,应尽快取缔。
2017年上半年约有1.2亿吨的“地条钢”产能被清理出市场,其对应的建筑钢材特别是螺纹钢涨幅惊人,而板材价格受到汽车市场低迷影响,走势偏弱,但这并不影响钢企利润惊人的现状,业内称,轧机堪比印钞机。
“一季度钢铁价格走强,二季度钢价涨幅小,但由于螺纹钢价格始终维持较高价位,而铁矿石和焦炭价格则出现大幅下跌,钢厂利润大为好转。5—6月份钢厂利润持续维持800元/吨,而6月份更是维持在1000元/吨。”卓创资讯分析师刘新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钢铁行业向好,作为钢铁交易环节的贸易商,靠赚取差价和囤货盈利,在钢价的震荡中面临挑战。钢铁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从传统贸易看,钢材销售的三个渠道中,大型央企的物资公司的集中采购量非常大,钢厂的自有销售平台力量逐渐走强,代理商排在两者之后,相对弱势。
分歧渐显
进入7月后,钢铁市场似乎并没有能够延续上半年的利好。中钢协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7月上旬,全国重点钢铁企业粗钢日均产量184.97万吨,旬环比下降0.91%。业内对下半年钢铁市场的走势开始出现分歧。
王国清认为,随着下半年各项督查措施和限产力度加大,钢铁行业供给侧环境继续改善。2017年钢铁行业整体呈现价格震荡上行、成本相对弱势、钢铁行业利润大幅改观的局面。预计2017年钢材价格均值保持在3700元/吨左右,与2016年均值2875元/吨,同比涨幅约三成。
卓创资讯的分析师刘新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下半年随着部分电弧炉重新回归市场,粗钢产量有可能维持上行走势,而需求则呈现下滑态势,价格将在较低的价位上再平衡。另外考虑5—6月份的超额利润已经严重超出市场预期,超长周期超额利润难以持续,或出现钢材价格下跌,钢厂利润有可能从高点的1000元/吨降至500元/吨左右。
面对不确定性因素,一些龙头钢铁企业着手于练内功,为下一步的增长奠定基础。
曹慧泉透露,华菱钢铁通过节能减排,累计节约标煤100万吨,利用余热和煤气年自发电达到32亿度以上,自发电占到了企业用电量的80%以上。同时,通过内部挖潜增效降成本,去年吨钢工序成本比2015年降低了64元,降低总额4.8亿元,全年共节约成本5.6亿元,今年上半年同比2016年又节约成本共计4300万元。此外,率先布局“一带一路”,产品销往中东阿布扎比机场和俄罗斯亚马尔项目,为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提供了大量产品。
转型加速
对于钢铁行业的供需格局,王国清指出,中国钢铁行业已从持续供大于求向供需的动态平衡转变,产业链上的利润正在从上游和下游向中游转移,其中上游铁矿石的供需关系出现供大于求,企业利润萎缩;中游钢铁行业利润大幅增长,行业利润和企业利润改观;下游机械工业影响很大,一些企业需要两年三年前下订单,钢铁价格震荡上行,影响利润;贸易商如果能够充分利用价格的波段操作,低买高卖,盈利可观,但如果高位囤货,风险将被放大。
生态圈悄然生变,钢铁的交易模式变得越发多元,电商、集采和直销占比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钢铁企业纷纷开始触网,其中以有宝武钢铁背景的欧冶云商和有五矿集团及阿里巴巴背景的“五阿哥”尤为引人关注。
欧冶云商2015年2月成立,业务发展迅猛,去年GMV交易量做到3876万吨,位居行业第一位,其中宝钢业务量仅占比8%左右。欧冶认为,钢铁行业长期产能过剩的局面未发生根本变化,传统钢铁供应链的问题依然存在,钢铁电商的渗透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得到诸多资金热捧的欧冶希望能够从中突围,欧冶方面告诉记者,欧冶云商打造的是共享服务平台,作为供应链的集成和整合者,通过供应链效率和价值的深度挖掘,为生态圈所有参与方提供增值服务。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张周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钢铁电商目前市场竞争格局尚未稳定,大型钢铁企业一旦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主动拥抱互联网还是有较大的机会。目前留给纯钢铁电商企业的机会并不多,一些布局较早的钢铁电商平台已抢占先机,并借助资本快速发展,占有一定的市场地位。
知名钢铁电商分析师李怀贺认为,传统钢铁生产企业进入钢材电商是好事,可以作为销售,服务层面的升级换挡。但电商平台投资很大,专业性很强,如果传统钢铁企业的电商平台定位窄一点,只是摸索如何用电商方式提高销售张度,将线下交易提到线上,做第二方平台相对挑战较小,如果定位第三方,没匹配相应的资源和胸怀,将面临较大挑战。
种种迹象显示,传统的钢铁企业在新的供需格局下,已经开始小步转型,提质增效、发展互联网都是钢铁企业的应对措施,市场的力量正在传统的钢铁企业中萌芽。
王国清指出,目前钢铁行业的整合潮还没有出现,未来要依靠市场行为推进市场整合,而随着去产能政策的不断深化,环保督查会强化进程,去产能结束后,国家会下更大力气维护钢铁行业的秩序,钢铁行业将变得更加纯净,合规合法的企业生存空间放大,兼并重组会更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