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投资增长6%左右要靠“内动力”
今年全年,本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将增长6%左右,力争超过8950亿元。昨日下午,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调控思路及重点工程计划安排。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从衔接“十三五”规划指标、2017年计划指标和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需求出发,为充分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北京将依靠“内动力”,在棚户区改造、自住型商品房、功能性特色小镇和城乡结合部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挖掘增量,解决市民最迫切的需求。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提前一月全下达“从目前的趋势看,本市的投资需求仍然旺盛。”相关负责人做出了这样的判断。支撑这种判断的,共有4个关键词组——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冀协同,治理大城市病,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以及“两会两新”——冬奥会、世园会、新机场、新首钢。他表示,正是因为城市有着这样的需求,才为投资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2017年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安排规模为550亿元,增长6.5%。在领域上,重点聚焦基础教育、养老、棚户区改造、大气治理、交通疏堵、水环境治理、垃圾处理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需求。“我们将重点聚焦核心区基础设施和环境改造提升,高水平建设城市副中心,安排核心区投资不低于20%,城市副中心投资不低于15%。”相关负责人说,本市将坚持引导放大,加大以PPP项目补助、资本金注入、基金等方式安排的资金规模,安排引导放大资金比例不低于40%,直接撬动社会投资不低于1500亿元。这些投资什么时候到位呢?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本市计划在7月底前全部下达完毕,而这将比2016年再提前1个月。20大工程包“加仓”民生改善占投资近4成据悉,2017年本市将集中推动230项重点工程、当年计划投资约2744亿元,项目数较2016年增加20项,支撑全社会投资3成以上。其中,安排新开工项目102项,比去年增加了7项。相关负责人还说,2017年提前储备了255个推动前期工作的重大工程,项目数较2016年增加25项。储备项目中都有哪些亮点呢?相关负责人透露,这些项目主要包括世界休闲大会主会场及配套设施、中科院高能同步辐射光源装置、首钢工业遗址公园一期等重点项目,加快前期手续办理,待具备条件后及时转入当年重点工程计划。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一年,本市将适当扩大重点领域的重大工程安排规模,进一步加强对促协同和稳增长的关键支撑作用,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高精尖”产业、生态环境提升、基础设施、民生改善5大领域20个工程包。这份工程包名单可谓分量十足,例如仅一个城市副中心工程包,就包括了广渠路东延等28个项目,每一项都能让城市副中心建设登上一层新台阶。但是总览这份工程包清单,记者发现投入资金最多的,还是民生改善项目。今年,本市计划投资26个民生改善项目,当年计划投资约1081亿元,占到了整体投资计划的近4成。其中,和“住”有关的分量最为扎实。今年,本市计划筹集建设保障房5万套、竣工6万套。在棚户区改造方面,本市将重点实施望坛地区棚户区改造、南锣鼓巷地区四条胡同保护整治、京昌路楔形绿地棚户区改造等11个项目,确保全市完成棚户区改造3.6万户。在公共服务及便民设施工程方面,北京儿童医院大兴院区、丰台区老年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工程、新发地蔬菜交易中心等14个项目也将陆续落地。京津冀协同来引导各领域项目“分量足”“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我们一共安排了62个项目,当年计划投资约577亿元。”相关负责人说。除了副中心工程包之外,还有非首都功能疏解工程包,重点实施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校区、友谊医院顺义院区等9个医疗卫生教育疏解项目。另外,交通一体化工程包将推动交通领域协同发展率先突破,重点实施北京新机场、京沈客专北京段、延崇高速等19个项目。虽然距离2022年还有5年,但在基础设施及配套启动建设周期内,冬奥会、冬残奥会设施工程包也是今年基础设施投资的亮点之一。相关负责人说,本市将重点实施国家速滑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冬运中心综合训练馆等6个项目。奔着让北京成为原始创新“高地”的目标,今年,本市安排“高精尖”产业项目31个,当年计划投资将达到约436亿元。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市将推出科技创新平台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工程包。这其中将包括围绕“三大科学城”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重点实施地球系统数值模拟等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材料基因组研究等5个前沿交叉研究平台、中芯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等17个项目。现代服务业工程包,重点实施北京保险产业园孵化器、现代农业4.0智慧温室、通州口岸功能区等6个项目等。今年,本市还将上马50个生态环境提升项目,当年计划投资约266亿元。包括重点实施2017年煤改清洁能源配套电网及燃气管线项目等。在基础设施方面,本市计划投资384亿元,推动61个项目。在轨道交通方面,将重点实施轨道交通新机场线一期、7号线二期东延、CBD线等22个项目,通车里程超过6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