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间市场开放再进一步 摩根大通获企业债承销资格
对于中国的资本市场而言,对外开放仍是“现在进行时”。
2月6日,又一家外资巨头获得了银行间债市的入场券。摩根大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下称“摩根大通”)宣布,已从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NAFMII)获得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企业债券承销牌照。
这意味着,摩根大通可以在银行间市场,承销非金融企业发行的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以及其他监管机构批准的融资工具,这亦是第一家获此承销牌照的美资银行。
“随着企业客户在银行间市场的债券融资活动日益活跃,作为全球固定收益市场上领先的金融机构摩根大通有能力为企业客户发行债券提供必要的支持。” 摩根大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吴佳青表示。
摩根大通中国债务资本市场部主管谢桐向腾讯财经表示,借助该牌照,公司将在两个领域着力。
一方面,随着中国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摩根大通希望能够引进更多的海外投资人进入中国市场;另外一方面,摩根大通也希望能够引进更多国际上优秀的海外发行人进入国内市场发行熊猫债融资;从而促进中国债券市场的双向开放。
谢桐预计,2017年中国的整体经济和政策环境将会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国内债券市场仍然会稳步发展。
中央结算公司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截至2016年12月31日的数据,中国债券市场托管量为43.7万亿元人民币,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占比超过90%。
相比内资机构,外资在市场份额中并未有超出预期的表现。根据WIND数据,2016年全年债市总承销排行榜中,2016年工行以6528亿元勇夺信用债第一,汇丰银行以116亿元排名第85,成为唯一一家进入前100的外资机构。渣打银行、东三菱银行和瑞穗银行总承销额分别为47亿元、16亿元和8亿元。
“外资机构的优势在于海外市场和海外投资者,应该聚焦于如何服务好中国资本市场的引进来走出去。”一位内资券商投行部负责人说,拼承销规模是内资中介的强项,甚至屡屡出现低价竞争,规模不代表利润。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面对实行外汇管制的制度背景,如何处理外汇政策的不确定性,是海外投资者进入中国银行间市场需要优先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