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网区域电改新政2017年出炉 社资参与增量配电网不设比例限制
“南方电网本身就是上一轮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电力改革的试验田。”南方电网公司(下称“南网”)副总经理杨晋柏这样介绍这家中国第二大电网公司,其近年来开展了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区域及省级电力交易中心组建运作、增量配售电改革等,目前电改已全覆盖区域内五个省区。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此前调研了解,未来南网改革的步子将更大,海南年内有望成立电力交易机构,明年广东电改酝酿解决交叉补贴、放开发用电计划等系列政策,深圳电网将核定第二个监管周期的电价水平。而增量配电放开也在积极推进,和社会资本合作将不设比例限制。
输配电价改革是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是将以往电网企业依靠买电、卖电获取购销差价收入的盈利模式,改为“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对电网企业实行总收入监管。2014年10月,这一改革率先在深圳破冰,同年12月31日,国家发改委批复了深圳供电局首个监管周期,即2015年至2017年准许输配电收入及价格水平。
深圳供电局总会计师杨志鹏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截至目前,新机制运行总体情况良好,对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外部看,为电价合理传导搭建了桥梁,为电力市场化打下良好的基础。改革带来的降价红利达13亿元,惠及了广大用户。从内部看,改革倒逼企业加强资产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比如,试点前配网资产的“帐卡物”一致率仅有30%,开展资产清查后,达到97%以上。
这只是一个开始。深圳供电局副总经理胡帆透露,明年就要核定深圳电网第二个监管周期的电价水平,将和当地政府探讨电网投资、电量与电价之间的平衡关系。同时,在备受关注的交叉补贴方面,目前暂时厘清了交叉补贴有多少,具体如何处理,政府有关部门正在研究。
据了解,除了深圳,南网区域内的云南、贵州2016年至2018年输配电价于今年3月份获得批复正式实施;广东、广西已完成输配电价成本监审,正进行电价水平测算。海南正配合政府部门做好输配电价成本监审工作。
同样先行先试的还有增量配电网的放开。2015年11月30日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供电有限公司成立,是全国首个混合所有制供电企业。“一年来,我们着重做好市场化改革、规范公司治理以及做好电网运营这三方面工作。”深圳供电局企业管理部主任谢宏表示,预计整个前海蛇口片区远景电力负荷需求193万千瓦,远景年电量总需求77.6亿千瓦时,将按国际一流标准规划建设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智能电网,目标是2020年客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低于2.5分钟。
据了解,日前国家批复的首批105个增量配电网试点项目中,位于南网区域的有20个。“目前正在积极地推进。”杨晋柏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南网在增量配电网方面有优势,将积极和各路社会资本合作,目前在比例等方面没有明确的限制性条款。
在输配电价改革、增量配电网改革推进的同时,南网区域电力市场体系构建也成效初显。今年4月21日,贵州电力交易中心完成工商注册,成为全国首个多股东有限公司制省级电力交易机构,之后广东、广西、云南电力交易中心陆续挂牌成立,海南预计今年年内成立电力交易机构。
其中,广东是全国首个允许售电公司参与竞争交易的省份。广东电力交易中心主任杨骏伟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1月底,进入广东电力交易市场的市场主体共1297个。其中电厂38家,大用户613家、园区中小用户436家。售电公司210家,数量全国最多。2013年以来,累计成交电量840亿千瓦时,单位价差-21.02厘/千瓦时,累计降低用电成本12亿元。
2017年广东电改的步子将迈得更大。出台在即的《年广东电力市场交易规则》将集中竞价交易出清模式改为边际电价统一出清,规定注册市场用户全电量交易。“统一出清模式可以给出商品清晰的价格信号,更有利于资源配置,而全电量考核则是为了建立有序用电的市场机制,当然这有个过程,应该配置现货和日常市场,正在和政府酝酿推进这个事。”广东电网公司副总经理陈晔说。
在空气化工产品(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战略采购经理张献忠看来,新规则要求对用电负荷预测能力更为精准,一些用户可能更倾向于委托售电公司来买电。华润电力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程志伟也表示,对售电公司来说,电力采购变复杂了,对电力需求预测和优化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也是机会,有实力的售电公司可以借此整合,预计明年该领域将出现倒闭退出、并购整合潮。
据透露,按照国家和省电力体制改革文件的要求,下一步广东电力交易中心还将不断放开发用电计划,逐步有序扩大市场交易电量规模。并进一步完善市场管理机制,配合政府及监管机构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完善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违约惩罚、信用管理等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