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电力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用电需求也出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同时,电力企业逐渐走向市场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开拓电力市场,提高营销管理水平是每个电力企业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
近日,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10部门联合发布《国内贸易流通“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关于允许大型内贸流通企业参与电力直接交易,开展商业用户自主选择执行商业行业平均电价或峰谷分时电价试点进行了说明。专家认为此举可进一步促进售电市场的有序竞争。
那么,当前电力行业主要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呢?如何保证电力行业的消费朝着健康有序得方向发展呢?当前电力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电力需求增长明显放缓。由于缺乏统筹的电力规划指导,电源装机仍旧保持快速增长,使得全国多数地区存在电力供应大于电力需求的问题。2016年,东北、西北电网富余程度均比2015年有所加剧。
(二)部分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过快,消纳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受运行机制不健全、电力需求增长放缓、系统调峰资源不足以及电力外送能力有限等因素影响,我国弃水、弃风、弃光规模持续攀升,但部分消纳困难的地区仍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上半年,全国弃风电量达到323亿千瓦时,弃风率为21%,同比上升6个百分点。甘肃、新疆、吉林、内蒙古弃风率均超过30%。此外,西南地区弃水、西北地区弃光的规模也有所上升。
(三)电力需求增长缓慢,电力企业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大。对电网企业而言,受电力需求增长缓慢影响,售电量增长乏力,加之电力体制改革将使售电市场竞争加剧,企业难以靠售电支撑收入、利润的较快增长。对发电企业而言,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持续下降,上网电价有所下调,电煤价格上升,企业盈利空间进一步收缩。
相关建议
(一)加强电力统筹规划,促进电力工业健康发展。
一是综合考虑资源禀赋、环境空间、电力需求等因素,统一规划电源与电网的发展目标、结构及布局,实现电源与电网之间、电源与电源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统筹规划。二是统筹可再生能源开发与消纳市场,科学确定可再生能源项目规模和布局,同步规划建设调峰电源、外送通道。三是加快建设淮南—南京—上海等跨区输电工程,尽快核准后续工程,尽快启动一批项目前期工作,尽快明确送端电源,实现送出工程与跨区输电本体工程建设进度匹配。
(二)电力过剩现象明显,需要有序调节。
加大淘汰落后机组力度,细化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加强监督管理处理。
(三)行政与市场手段相结合,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
构建全国范围内的电力电量平衡、调峰资源共享和各类资源互补的可再生能源消纳平台,扩大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范围,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比例。二是加大新能源场站储能设施建设等,提高系统调峰能力。三是完善市场化机制,研究制定灵活的发电上网和负荷侧峰谷电价机制,引导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错峰发用电;加快建立辅助服务市场,提高常规火电机组参与调峰的积极性。四是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消纳配合制度,弃能严重地区要进一步加强对购电地方政府的沟通与协调。
(四)内部挖潜与市场开拓并举,实现电力企业提质增效。
一是加快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治理整合亏损企业、强化成本管控、有序转让非主业资产,科学安排各类项目建设时序和布局。二是积极推动电力深化改革,适应新形势,做优主业,防范风险,提升企业经营效益。三是大力推广电能替代,挖掘电量增长潜力,促进各领域电气化水平的提升以及社会节能减排。四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开拓国际市场,拓展利润增长点。
此外,多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此举可降低商业用户成本,促进商业发展。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认为,大型商业物流耗电量较大,这些企业入局售电市场,说明政策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买较便宜电的机会;而让商业自主选择,同样可以提供低价用电机会,促进节电。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商业电价向工业电价靠拢,有利于发展服务业,商业用户自主选择用电方式时要结合实际。
“当前采购电价下降较快,工业电价在国务院的干预下每度下降了两分钱,还有回馈空间。商业用户的自主选择应该结合自身用电方式,稳定持续用电的用户选分时电价就不合适。大部分商业用户在高峰和平峰时段用电,不用电时,需要调峰能力强的设施来调整。火电调整的话,有可能在低谷时成本也较高,需要时段之间的交叉补贴。”韩晓平说。
据了解,针对“十三五”期间内贸流通发展,《规划》提出推进实体商业创新转型、提升流通供给水平、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提高流通信息化水平、加强流通标准化建设、促进流通集约化发展、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加强对外开放合作、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等9项工作任务。
围绕“十三五”时期我国内贸流通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规划》提出了7个方面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加大财政金融支持、调整优化税费政策、优化土地要素支撑、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统计监测体系、落实规划推进机制等内容。
电力市场开拓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应该从产品质量、科技创新、服务水平等方面采取措施。以便赢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更好地开拓电力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