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如何才能叫好又叫座:需激活社会资本活力
近日,PPP相关政策文件频繁出台,自从第三批PPP项目名单公布后,财政部和发改委又接连颁布了多个PPP项目的工作导则和实施办法。
但财政部官网上PPP入库项目总投资额与执行阶段总投资额的对比数据,还是给人留下了PPP项目落地难的印象。
业内人士和专家建议,PPP要想真正实现“叫好又叫座”,需要将PPP交给市场主导,打破传统体制、惯常思路,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方尤其是民营资本,实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
一场从体制到思维的变革
10月13日,财政部发布了第三批PPP项目名单后,10月20日,财政部又出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公共服务领域PPP项目识别论证、采购管理、财政预算管理、资产负债管理及监督管理等内容。此后,10月24日,财政部又公布了《PPP物有所值评价指引(修订版征求意见稿)》。10月27日,发改委颁布《传统基础设施领域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工作导则》。政策的接连出台,足见国家对于PPP的推动力度和重视程度。
财政部官网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9月末,全国纳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的项目有10471个,总投资额高达12.46万亿元。
虽然项目投资体量巨大,但进入执行阶段项目946个,总投资额仅为1.56万亿元。数据的对比,给人留下了PPP项目落地难的印象。
作为专业从事PPP法律服务工作的人士,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城市基础设施(PPP)法律服务团队主办律师祝诣茗,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说,PPP本身比较新也比较复杂,不仅需要政府方进行充分的论证,社会资本方也需要详实的考察和准备。因此,项目由识别阶段进入到执行阶段需要一段时间。
祝诣茗告诉法治周末记者,2014年,国务院的“43号文”后开启了PPP模式,自己的团队也是从2014年通过北京市通州区旧城改造项目才开始接触PPP项目。
“与以往政策相比,PPP项目更注意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公共事业项目中。”祝诣茗说,由于社会资本方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因此,政府在建设公共基础设施方面更注意了创新盈利模式,为社会资本留出利润空间。
祝诣茗介绍,PPP颠覆以往的政府采购或者招标的形式,由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共同建立PPP项目公司;政府方不控股PPP项目,按照规定只能占有50%以下股份。“这也就意味着政府和社会资本方的关系是合作而非领导,业主方。”祝诣茗说,政府角色的转变,从业主、家长的角色进入到了合作伙伴式的模式,为了项目的顺利进行而共同发力。
社会资本活力尚未激活
然而,PPP项目落地难、“叫好不叫座”也是个不争的现实。一些业内人士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更加偏爱国企。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