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绵城市PPP项目的结构设计与运作程序要点
1.济邦的海绵城市PPP实践
对海绵城市的理解:海绵城市不仅仅低影响开发的预设基础措施,是一个综合治理措施,包含水生态与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内涝、区域改造的水安全问题),搞海绵城市建设从规划的角度,系统的规划,因地制策。
2、海绵城市PPP的实施要点
2.1按效付费-设定绩效指标的基本原则
PPP应用到海绵城市基础设施,效果很难衡量,绩效指标很难设定。绩效指标的设定:确定一个技术导则来明确每个【每一类】项目的“绩效考核指标集”,绩效考核结果与付费“挂钩”方式;
绩效指标对应着资本性投入(工程投资【工程建设总费用】)+运营维护(运营成本)+工程技术解决方案的最后产出:环境治理效果。综合考虑,因此,指标选定非常关键!
绩效指标也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指标可能带来高昂的履约监管成本;
绩效指标的设定应该是技术、工程、投融资、运营、财税等多专业人员的联合攻关成果。
按效付费:
建立绩效检测方法和监管队伍付费应该反映项目公司治理投入的全成本针对项目合作期内的外源污染及政府规划变化,设计一种弹性的协商机制,包括考核标准变动与付费调整原则。
2.2按效付费-项目打包与绩效指标分层
2.3按效付费-可验可调的灵活性
具体指标可验证:在建设内容中对于各类技术性措施予以充分考虑,如物联网与传感器,卫星定位与图像识别,综合信息处理与验证(监测、模拟、评估、决策一体化信息平台)等。
时空维度可调整:对指标选取和标准值设定,要充分考虑随建设开发管理时序、技术条件以及气候水文条件变化进行调整更新,持续改进
2.4按效付费-“效”与“费”的关联
考虑建设成本、运营成本和融资成本及风险溢价的全周期完全成本与绩效指标的非线性关系。进而设定不同阶段的绩效考核影响付费的基数。
2.5按效付费:南宁那考河案例
绩效指标的设定:按项目协议约定,本项目在技术顾问的协助下,最终制定了包括水质、水量、防洪标准三大类绩效指标,针对各项运营维护工作和监控断面,共设置了103项考核指标。
按效付费:按项目协议约定,政府每季度按照当期绩效考核结果向项目公司支付一次流域治理服务费,若部分指标未能完全达标,应依据项目协议约定扣款。
2.6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挑战与应对
困难:具备整合设计、建设、投资和运营能力的环境治理运营商较少,市场发育有限。方向:各类机构再定位自身在海绵城市投融资生态链中的新角色。
2.7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PPP项目的投融资结构
总结:
尽管按效付费对社会资本挑战更大,但是这是中国海绵城市、黑臭水体等新水环境项目应用社会资本参与的一个优秀投融资结构,社会资本更容易获得政府信任,工程效果也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