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变”中国西部加速进入大开发“2.0时代”
第十六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14日闭幕。会议期间,来自91个国家和地区的6万余名嘉宾客商参会,签约投资合作项目1000多个,总投资额近8000亿元。
始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西博会见证了西部16年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浓缩了西部跨越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进程,这种变化与迸发的活力让世界为之瞩目。
16年的开发与建设,西部地区在中国经济版图上正变得越来越耀眼夺目。绿色重新覆盖了曾被砍得光秃秃的山岭,高速公路和铁路穿山越谷飞架南北,曾经的内陆腹地一跃成为对外开放的新前沿。
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科技教育、加大对外开放,是国家赋予西部大开发的五大战略任务。不负所望,16年来,西部地区在这些领域已取得“从追赶到跨越”的巨大成就。
从经济发展体量看,西部地区正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强。2000年时,西部12省区市以占全国71%的国土面积,GDP总量仅占全国的17%。而到“十二五”末,西部地区GDP总量已上升至21.2%。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据统计,2000年-2015年间GDP增速“英雄榜”上,16年中就有14年被西部的省区市拿了第一名(包括并列),其中内蒙古8次抢占“鳌头”。西部地区经济呈现“反梯度”崛起之势。
从基础设施建设看,铁路、公路、航空建设突飞猛进,曾经广袤的空间距离被拉得越来越短,连通速度越来越快。“地无三尺平”的贵州,已实现“县县通高速”;“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四川,“十二五”期间新增高速公路里程全国第一;远垂西北的新疆,兰新高铁开通后,乌鲁木齐到兰州朝发夕至;青藏铁路通车,川藏铁路动工……“30多年前,我从德国第一次来四川,坐了10天的火车。现在,我一天就可以飞过来。”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说。
从生态环境保护看,国家相继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保护工程后,曾经乱砍滥伐生态被严重破坏的西部地区,如今生态逐渐得到恢复,森林重新归来。以四川省为例,森林覆盖率最差时只有13%,而现在恢复到了35.76%,超过上世纪中期水平,好山好水如今成为西部人民的“聚宝盆”。据统计,2014年四川省生态旅游收入是10年前的150多倍。
从科技教育发展看,西部地区传统印象中的“傻大黑粗”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酷炫的“高科技”。在刚刚举办的第16届西博会上,能够抗震“晃而不倒”的新型建筑、灵活的羽毛球机器人、无人驾驶自动汽车和飞机……各种各样的“黑科技”让人眼花缭乱。“只会卖土特产”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在一些西部省份,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已超过50%。全友家私企业的一位高管说:“现在老外参观我们的生产线,就像十几年前我们去德国参观一样——震撼。”
从加大对外开放看,西部融入世界的脚步更是快得令人震惊,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国际范儿”。横贯欧亚的“中欧班列”,第一趟列车是从西部重镇重庆发车的;“一带一路”涉及18个重点省份,10个在西部;南向东盟开放与合作,广西和云南是最重要的战略支撑;即使地处盆地,成都也能吸引13家领事机构驻蓉,还动工兴建了目标旅客吞吐量9000万人次的第二国际机场。
西部开发16年,远不止发生了“五变”。“更深刻的变化是灵魂深处的发展理念之变。”四川大学社会发展与西部开发研究院李锦教授说。今天的西部,已敢于自信地选择产业方向,基层创新动力正在点燃,发展潜力和活力不断迸发。“它的一只脚,其实已经踏进了西部大开发的2.0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