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廉价药品断供的逻辑
医药网11月10日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年来,很多被长期临床应用证明能治病、治好病的廉价小药快速消失,患者们往往跑遍了医院和药店也买不到急需的救命药。最近,有一种叫溴吡斯的明的廉价药,闹起了“药荒”,更有人借此将药价炒高数倍。
溴吡斯的明是一种用于重症肌无力患者缓解症状的必备药物。这种病的临床特征表现是骨骼肌无力,容易疲劳,睁不开眼皮,咽不下食物,慢慢地呼吸也会变得困难。据专业机构估计,我国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人数,在65万以上。虽然目前,这个病还不能完全治愈,但可以通过治疗适当缓解症状。由于溴吡斯的明价格便宜、药效还不错,被很多患者亲切地称为“小明”。那么,什么原因导致“小明”短缺?
深圳市民翟先生最近很焦心。他的岳父今年初被确诊为重症肌无力,由于这种病目前还无法根治,翟先生将岳父送往了河南的老家照料。半年多的时间,一直都是靠 “嗅吡斯的明”来缓解症状。不过,最近翟先生接到老家打来的电话,说这种“救命药”买不到了。他跑遍了周边的医院、药房,又托朋友买药,但一无所获。无奈之下,翟先生在网上发帖求药。没多久,有药贩子联系翟先生,但价钱却翻了好几倍。由于无法判断药物真假,翟先生只好将岳父送进医院进行住院治疗。现在打针,一个星期要3、4000块钱。
翟先生遇到的情况不是个例,在一个网络贴吧上,全国很多病友都在寻找“溴吡斯的明”。而一家名叫“药房网”的网站上,原价33块左右的溴吡斯的明,三个药店报出159到280元不等的高价。记者随后联系了河南、江苏等地的多家医院,他们均表示,没有货,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供应。
江苏某医院工作人员回复:“最近几天给了我们医院大概40盒,我们本来每月大概在360盒左右,然后下一次什么时候能给还不知道。门诊我们暂时是锁住的,第一首先要保证住院患者。”
如此重要的“救命药”怎么会突然间玩起“失踪”呢?记者随后联系上了该药在全国的唯一一家生产企业——上海中西三维药业有限公司。公司党办主任刘澜说,今年五月份,公司召回了一批药物,这是这次药荒的直接原因,“我们公司在例行质量回顾的工作的时候,发现溴吡斯的明溶出度的一个指标发生了波动,虽然不涉及到产品的安全,但是本着对患者高度负责的精神,主动实施部分批次产品的市场召回。因此,造成市场暂时性供应不足。”
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记者看到,溴吡斯的明片的生产企业有三家,而实质在产的只有上海中西三维制药一家公司。一位经销人员向记者透露了其中的缘由:“就都是赔钱的嘛,没人生产,没人愿意生产,成本都不够,这是主要原因。”
由于此次召回事件发生的太过突然,许多患者没有准备,一时间陷入恐慌。而恐慌只集中在一点:接下来怎么办?这种药是否会就此停产了?上海中西三维药业有限公司党办主任刘澜说,随着公司相关质检工作完成,目前,公司已经恢复了溴吡斯的明的生产,预计本月中下旬,药品在全国范围内就能全面铺开。“到9月底,公司已经完成相关的质检的工作,恢复了溴吡斯的明的生产。产品的市场供应的也从上海覆盖到全国各个城市,现在正逐步趋于正常。因为从生产的企业到全国各地,还会有一个过程。我们生产的溴吡斯的明片全国正常的需求量是9万瓶一个月,那么我们公司正常产量是18万瓶每个月,应该说是可以满足患者的要求。出于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我们公司应该是会坚持溴吡斯的明片的生产,来保证市场的供应。”
药品断供近年来屡屡发生,而究其原因,几乎所有廉价药品断供的逻辑也都无外乎几点:生产厂家少、产品售价低、市场规模小,盈利能力差。在廉价药生存岌岌可危的环境下,有企业愿意承担起社会责任进行生产已颇为难得。对于这样的“救命药”,国家不妨通过招标,定点生产、议价采购、给予补贴等多种方式,保证这些“孤儿药”不被黑心商家炒作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