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基金 >

储能行业对于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比例有什么意义?

2016-10-31 11:28:00

 

来源:

北极星储能网讯:2020年,我国风电和光伏并网总容量至少要达到4亿千瓦,2030年将达到10亿千瓦,而随着可再生能源消纳比重的增加,提升可再生能源电能质量的储能行业也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如今世界各国纷纷布局储能市场,并且已经取得成效。预计2020年我国储能市场总装机规模将达到24.2GW(不包括抽水蓄能电站)”。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张静表示。

无可否认,相对于巨大的弃风、弃光容量,我国储能规模依然显得杯水车薪。对于巨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储能从配角到主角还有一段距离。

尚在摸索中的商业模式

10月21日 北京

在储能技术商业应用领域探索多年的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企业终于聚到了一起。每一个参加2016发电侧储能技术商业化应用论坛的人,都带着自己的问题,并试图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目前,储能技术已经在分布式发电、微网、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以及调频辅助服务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特别是对于风电、太阳能发电间歇性、不稳定性特点,储能电站可以减少弃风弃光,改善风电、太阳能的发电质量,提升并网容量。

另外,随着我国能源互联网建设步伐的加快,储能的战略意义进一步凸显。

2016年初,《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明确了我国建设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虽然我国的“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刚刚起步,但是建立一个以电力系统为核心和纽带,多类型的能源网络和交通运输网络高度整合的大能源系统,已经是能源行业的共识。而储能技术作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

面对巨大的发展机遇,我国储能行业商业模式尚未成型,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储能行业的规模发展。我国储能应用收益平衡存在着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资本的投资,延缓了行业的发展。

“储能行业初始投资和运行成本比较高,储能项目容量远远小于弃风弃光量,跟踪计划出力效果难以有效的量化和评估,这都造成了社会资本参与过程中过多的顾虑。”张静分析到。

但是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放开,储能行业也逐渐迎来新的转机。

6月7日,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促进电储能参与“三北”地区电力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指出,三北地区6个试点,发挥储能技术优势,建立可再生能源消纳的长效机制,鼓励发电侧、用户侧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并提出了按效果补偿的原则。该政策为地区储能行业发展带来了机遇,随着政策的不断落地,当地储能产业将如何发展,有待进一步观察。

华能储能模式的新尝试

事实上,能源央企已经在储能领域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国家电网的全球最大储能项目张北风光储输示范工程,龙源沈阳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的全球首个5兆瓦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示范项目以及国电和风风电开发有限公司的国内电源侧投资规模最大的混合电化学储能示范项目均取得巨大的突破。

然而,国内大多数储能项目多为示范工程,距离纯粹商业运营还有一定距离。这也促进部分央企在储能商业化运营方面做出更多的探索。

我国西北地区部分光伏电站,由于电网容量输出原因,弃光问题十分严重,部分电站的弃光率高达50%,严重影响着电站的投资收益。为此,华能清洁能源研究院进行了光伏电站配套储能电站项目的相关研究工作,在电网限电时段开始大规模储能,在非限电时段送出,提升光伏电站的上网电量。

华能清洁能源研究院副院长徐越表示,光伏储能电站采用了直流侧接入方案,集装箱模块化布置等方案,不仅仅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也提升了储能电站的利用效率。目前,正在进行技术和经济验证。

除此以外,华能清洁能源研究院还在规模化电力储能技术方面做出了更多探索。华能清能院正在承担燃料电池汽车作为使用终端的氢能供应链建设和商业化运行的示范项目。该项目将利用张北地区风电制氢,并在北京-张家口高速沿线,以涿鹿为中心点建设加氢示范网络。预计2020年,为冬奥会燃料电池车辆示范运营提供支撑服务。

华能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储能研究所所长刘明义表示,风电制氢关键技术与风电制氢(加气站)技术已经成熟。该项目对于带动北京-张家口为核心的京津冀地区氢能产业协同发展,实现氢能源的跨区联动,有利于形成京津冀氢能产业与资源融合发展新模式。

期待储能整体行业规划

储能行业对于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比例有着巨大的意义,为此各个国家纷纷制定了自己的发展计划。

德国推出了一项能源转换计划,依托储能发展,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展占总电量的50%,2050年则要达到80%。美国可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受到美国能源部资助,计划依托储能技术,把市场上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与更加灵活的电力市场相结合,保证提供美国80%的发电量。

“相对而言,我国的储能行业则缺乏相关的发展规划。”国务院参事吴宗鑫评论到。

我国对储能产业发展政策仅仅散见于各个能源发展规划文件中,针对整个储能产业发展的行业政策并未出台。

《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规划(2014-2020年)》已经把储能作为9个重点创新领域和20个重点创新项目之一,《中国制造2025》也同样把储能作为大力推动突破发展的10个重点领域之一,而《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也把先进的储能技术作为15个重点任务之一。

根据中关村储能技术产业联盟公布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储能累计装机规模为2.4MW,投运项目为11个。2011至2015年,我国储能示范项目开始大面积上马,截至2015年底,累计装机规模为105.5MW,累计投运项目达到118个。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张静表示,“十三五,我国储能产业已经进入商业化运营的初期阶段,随着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市场支持力度的加大,市场机制也逐步理顺,多领域融合渗透,储能行业商业模式也将逐步成型,我国储能蓝海,将会逐步打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