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1日—11月4日)这周股市三大猜想及应对策略
从去年到今年,“深港通”在市场的期盼中终于快通了,市场上有关“深港通”机会的分析如雨后春笋般不断面世。是在A股寻找受益股的机会,还是南下香江看看那些每天涨幅不受限制的港股风采?笔者认为,“深港通”经过反复酝酿之后,对于A股的利好影响已经消化得差不多了,投资者在参与此类概念股炒作时还应当多一份谨慎。
和2014年启动的“沪港通”不同,“深港通”更多反映的是A股和港股中小市值品种的互联互通。这部分品种的整体估值,A股并不占优势,反而相对港股长期高估。以深港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而言,深市A股的价格都大幅超过同类公司在香港H股的价格,最低的比亚迪也有超过30%的溢价率,最高的浙江世宝则超过400%。在目前港股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情况下,放弃价格低的H股买入价格高的A股,可能性几乎没有。事实上,深市的中小市值个股的平均市盈率,远高过港股同类股,这部分个股的吸引力几乎没有。
再来看看不少机构看好的所谓“深市独有概念股”,典型如军工、医疗保健、白酒、农业股等等。但在A股一盘棋的情况下,深市此类个股的估值或题材并不比沪市相关个股更有优势,需要配置这部分品种的外资,完全可以通过“沪港通”买入相关的品种提前布局,没有必要苦苦等待“深港通”的开通。以白酒行业为例,深市的洋河股份、五粮液和泸州老窖都是业绩优秀的蓝筹股,但沪市的贵州茅台、山西汾酒一样是绩优股,未来深股此类板块能吸引到多少外资配置,也是不无疑问。
如果说“深港通”给A股带来剩下的机会不多,那么港股呢?从香港恒生指数的走势看,最近大半年以来维持上升通道震荡上行,不仅强于A股也强于美股,而通过“沪港通”南下的内地资金十分显著,也提前反映了港股受惠于“深港通”的利好。况且,港股的小市值品种不乏“老千股”,投资者轻率买入将会陷入不断供股、合股的陷阱,其中的风险甚至比A股还大。
总体来看,“深港通”目前剩下的机会并不多,散户投资者如果现在才来布局,已经失去了先机。但“深港通”对深港两地的投资行为还是会有长期深远的影响,受益最大的莫过于港股的中小市值品种,长期来看,两地的中小盘优质股的估值有望逐步接轨。
对于普通小散来说,借助机构投资者的力量买入相关的主题基金,将是比较省心省力的选择。比如华宝兴业旗下的香港中小基金(501021),追踪的是标普香港上市中国中小盘指数,7月6日在上交所挂牌以来涨幅约8%,较好反映了相关指数的表现。鹏华基金旗下的港中小企基金(501023)本周上市,追踪的是中证香港中小企业投资主题人民币全收益指数,预计也会受益于香港优质小型股的表现。投资者买入此类基金,最低门坎只有100元左右,流动性较好,是长期持有、分享“深港通”机会的不错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