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基金 >

监管部门收紧房地产信贷

2016-10-26 10:51:00

 

来源:

中国银监会近日强调要严控房地产金融业务风险,在年内首次将监管目标公开指向了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的银行理财资金,成为近期监管部门不断收紧房地产信贷的最新信号。

银监会明确要求,严格执行房地产贷款业务规制要求和调控政策;审慎开展与房地产中介和房企相关的业务;规范各类贷款业务管理,严禁违规发放或挪用信贷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加强理财资金投资管理,严禁银行理财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加强房地产信托业务合规经营。

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的数据,截至今年上半年,投向实体经济的银行理财资金余额16.03万亿元,其中流向房地产业的涉及金额大概在2.09万亿元。

与去年相比,流入房地产业的银行理财资金规模占比在今年上半年快速上升,从2015年的9.68%提高至13.06%,较去年新增约5500亿元。

不过,观察人士认为这些数据无法完全统计进入房地产行业的银行资金规模。实际上,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银行资金一向难以精确统计,银行为应对监管规则而在会计处理方式上披露的数据和真实的贷款数据间的巨大差异,加大了追查贷款资金最终去向的难度。

据银行业人士透露,实际进入房地产领域的银行资金比上文披露的规模要多,主要原因在于,部分资金并未出现在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的统计口径之中。

一家股份制银行地方分行的支行行长告诉人民财经,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的数据统计的主要是银行理财产品,这些产品由中央结算公司登记在册,是能够统计梳理的部分。但实际上有部分资金是通过委托贷款或自营投资等其他形式,绕道进入了房地产行业,这些数据通常难以获取。

青岛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赵建对人民财经表示,银监会严令禁止理财资金等违规进入房地产,对银行而言,“资产荒”将会更加严重,银行预计会寻找新的通道来增加收入。对地产公司来说,融资成本将会进一步提高,倒逼地产企业加快出清存货。

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的报告,银行理财资金主要是通过配置债券、非标资产、权益类资产等方式进入了房地产行业。

这与近两年房地产企业发债和再融资规模大幅增长不无关系。银行业人士称,持续的“资产荒”推动理财资金大量配置到了地产公司债券中,成为房企债券的大买家。

人民财经查询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房地产行业今年发行的公司债规模已经达到7840亿元,超过了去年全年的4348亿元。

银监会此次在三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的要求,也是承袭了近期监管层对房地产行业的各类限制性措施。

随着今年来房价和地价的不断上涨引发了楼市泡沫的担忧,监管层对房地产市场变得更加警惕,陆续收紧流入房地产的信贷资金,房地产行业正在面临资金的全面从严监管。

财新网昨日援引未具名消息报道,近日高层要求证监会和发改委收紧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包括不能在境内发债,不得到H股上市融资,境外发债也将趋严。

据人民财经了解,早在上月,两大证券交易所已经开始提高房地产商发债融资的门槛。一些房地产人士透露,公司在发债过程中被要求减少额度,审批速度也卡得更严。(见人民网报道《传上交所拟提高房企公司债发行门槛》)

此前,监管部门还加强了对上市房企再融资的监管,强调企业再融资募集所得资金不鼓励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不允许房地产企业通过再融资对流动资金进行补充,募集资金只能用于房地产建设而不能用于拿地和偿还银行贷款。受此影响,包括世茂股份、泰禾集团、中粮地产等多家上市房企的再融资方案均面临调整的压力。(见人民网报道《再融资收紧 房企不能将募集所得用于买地和偿还银行贷款》)

此外,近期包括央行等在内的多个监管部门,还要求各商业银行理性对待楼市,加强信贷结构调整,强化住房信贷管理,控制好相关贷款风险。

上海当局强调要严格执行限贷政策,防止变相放松要求、打政策擦边球的情况,同时要继续强化对首付资金来源的审查,加强居民收入证明真实性的审核,并切实防范各类资金违规流入土地市场。

与此同时,国务院在本月下发的通知中重申今年初执行的“首付贷”禁令。

通知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机构和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等未取得相关金融资质,不得利用P2P网络借贷平台和股权众筹平台从事房地产金融业务;取得相关金融资质的,不得违规开展房地产金融相关业务。从事房地产金融业务的企业应遵守宏观调控政策和房地产金融管理相关规定。规范互联网“众筹买房”等行为,严禁各类机构开展“首付贷”性质的业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