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佩克冻产在目前市场环境下无实质意义
9月26日至28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将在阿尔及利亚进行冻产会谈。尽管市场对会谈结果以及协议效果存在质疑,但冻产问题依然牵动原油市场神经。近两年多来,在全球库存高企、需求萎靡、美国页岩油久攻不下的一片愁云惨雾之中,欧佩克限产成了油市乌云背后的阳光,屡试不爽地搅动市场。然而,从历史经验来看,欧佩克冻产的意义可能被过度解读了。
欧佩克熟悉低油价环境。石油大规模商业性开采以来的150多年里,低油价是一种常态。上世纪50年代,在石油供过于求的背景下,为应对苏联石油产量的份额竞争,国际大石油公司主动打起价格战,损害了中东产油国的利益。1960年9月14日,中东产油国决定成立一个永久性组织来制衡国际大石油公司,这就是欧佩克。经过积极斗争,欧佩克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阻止了石油牌价继续下调。可以说,自欧佩克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捍卫油价的使命。
首次联合减产未见成效。1967年6月,欧佩克首次组织联合减产。这次减产初衷并非为稳定市场,而是报复挑起第三次中东战争的以色列及背后的西方国家。在伊拉克带领下,阿尔及利亚、沙特和科威特宣布停产,并对以色列等国实行禁运。然而,由于伊朗、委内瑞拉趁机大幅增产,挤占市场份额,禁运并无实际效果。其间,沙特损失3000多万美元,财政面临困难,被迫恢复出口石油。
第二次联合减产一鸣惊人。上世纪70年代初,国际石油市场供求趋紧,欧佩克从国际大石油公司手中夺回部分定价权。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欧佩克决定立即减产5%,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减少石油供应,对美国、荷兰实行石油禁运。石油禁运造成市场短缺,油价飞涨,酿成“第一次石油危机”。欧佩克决定从1974年1月起,把沙特标准轻油从每桶5.11美元提高到11.65美元。从此,欧佩克正式掌握了油价决定权。这是欧佩克仅有的一次通过减产显著影响市场的案例。
欧佩克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中感受到手中“石油武器”的威力,一时风光无限,认为掌握了左右油价的无上权力。然而,随着油价大幅上涨,一批新兴国家掀起了石油生产新高潮,墨西哥、挪威、英国等纷纷崛起;美国正式启动“能源独立计划”,努力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新能源、降低石油进口;西方石油消费国联合组建国际能源机构,兴建战略石油储备应对供应短缺。以上部分瓦解了欧佩克的影响力。
第三次联合减产教训惨重。1980年12月,油价一度突破每桶40美元高点,之后便一路拐入漫漫熊途。欧佩克从1981年起不断开会减产,从2600万桶减到1983年的1750万桶,却只见油价越来越低。1983年,油价跌到每桶30美元一线。为了刹住油价下跌,1984年欧佩克将产量目标下降到1600万桶。
欧佩克坚定执行“限产保价”,结果是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其中,承担责任和损失最为惨重的国家是沙特。1985年10月,沙特被迫抛弃了“浮动石油生产国”的角色,恢复石油生产。
1985年12月,欧佩克放弃“减产保价”,改为“减价保产”,导致石油市场大混乱。1986年1月,油价跌破每桶20美元;7月,进一步跌破每桶10美元,部分现货一度跌至每桶6.8美元。整个市场陷入恐慌和混乱。
1986年8月,欧佩克决定恢复日产量限额,目标为1680万桶,较当时的实际产量减少350万桶。这一举动得到了非欧佩克产油国的响应,油价随之反弹到每桶18美元附近。然而,由于部分欧佩克成员国超额生产,1988年油价又开始大幅下跌。埃及、墨西哥等非欧佩克国家希望与欧佩克共同减产稳定市场,但欧佩克内部分歧严重,合作失败。1989年,安哥拉、中国、埃及、苏联等非欧佩克国家协商减少或冻结产量以稳定市场。但欧佩克不断提高产量限额,1990年油价再次跌破每桶15美元。而作为欧佩克内部矛盾的激烈表现,伊拉克在与科威特谈判破裂次日的1990年8月2日将其入侵吞并,后被多国部队击败,是为海湾战争。
第四次减产顺水推舟。上世纪90年代,委内瑞拉等国大幅增产,叠加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重创市场需求,油价一度跌到每桶10美元。在减产保价的问题上,欧佩克陷入内讧。时任沙特石油部部长纳伊米表示“仅让我们部分成员国减产,而让不遵守产量限额的成员国把客户夺走那是妄想!”委内瑞拉石油部部长也曾表示“一桶也不会减产。”1998年,经过一年的秘密外交斡旋和私下商谈,沙特与委内瑞拉达成减产协议。随着亚洲经济快速复苏,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较快增长,油价反弹后迎来十年大牛市。
回顾历史,欧佩克历次减产教训远多过经验,减产可以在市场供求趋紧的基础上推波助澜,却无法扭转局面。冻产虽然较减产更为温和,但也更缺乏实质意义。当前欧佩克的处境较以往更为严峻,不仅内部利益分歧严重,外部市场形势也十分不利。
内部环境方面,伊拉克增产冲动强烈,伊朗积极谋求将产量恢复到制裁前,而沙特王储继承人萨勒曼坚持伊朗必须参与冻产的观点,已经导致今年4月的冻产谈判破裂。欧佩克的内部分歧暂未看到解决途径。
外部环境方面,由于新兴产油国的壮大以及美国页岩油的勃兴,石油市场集中度进一步下降,欧佩克的影响力陷入低谷,稍一松懈就可能让出市场份额。从钻机数来看,仅在当前油价水平下,美国页岩油生产已出现清晰反弹迹象,令欧佩克退无可退。如果冻产提振了油价,必将诱发页岩油的新一轮反扑,这将导致此前两年的低价扩张策略前功尽弃。
综上,从历史教训和现实处境来看,欧佩克的冻产之路困难重重。即便达成,也徒具象征性,在目前市场环境下无实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