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投资报告:风口汇聚 政策行业齐发力
顶层设计趋向完善。
工信部除制定路线图外还开展会同公安部研究制定智能网联汽车公共道路测试规范、参与联合国世界车联法规协调论坛工作、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和运行测试、制定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总体推进方案等工作。预计下一步将在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核心技术发展问题和汽车安全问题上作进一步探讨。
风口汇聚,政策行业齐发力。
首先,按照《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智能网联汽车分为DA、PA、HA、FA,要求到2020年,DA、PA的车联市场占有率约30%,到2025年HA车辆市场占有率约10%~20%。其次,谷歌已经把无人驾驶汽车的测试拓展至第四座城市凤凰城,国内长安、北汽等车企;百度、阿里、乐视等互联网企业都斥巨资投资智能驾驶汽车,百度已经完成了国内首次实现城市、环路及高速道路混合情况下的全自动驾驶。
产业链解析,关注传感感知层。
关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会涉及到汽车、计算机、通信、电子等多个领域,在电子领域我们建议关注感知层带来的投资机会。能驾驶产业链分为感知层、算法层和执行层,实现路径又分为传统车企从硬件到软件,从ADAS逐渐升级到自动驾驶的路径和互联网企业以算法、高精度地图、系统为核心的一步到位式,未来商业模式将是与车企合作提供整套系统及地图、软件服务。感知层大概率将是车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的方案。摄像头:未来单车将配备6-9颗摄像头实现360°全景拼接,镜头厂商、CMOS、模组厂商将充分受益。毫米波将在全天候下实现测距功能,是ADAS必备传感器,目前仍被国外企业垄断。激光雷达将是3D建模实现环境感知和定位的最核心器件,目前价格仍然偏高,低成本方案及国产化将有助于激光雷达的普及。
投资逻辑和推荐标的。
我们按照感知层的实现方案,建议关注车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这三类布局厂商:车载摄像头:采集图像信息的重要工具,部分类似路标识别、车道线感应等功能智能由摄像头实现。按功能分类,分为前视、后视、环视以及内置,按材料分类,可分为塑料、玻塑混合、全玻,价格各不一致,目前前视和环视是研发重点。按照2015年全球超过8000万辆新增车辆×单车6-8颗摄像头需求,未来总体需求有望超6亿颗,对应千亿市场空间。另据StrategyAnalytic预测2020年车载摄像头需求量将突破1.1亿颗,平均每辆车装配1颗以上。相比消费电子摄像头,车载提出新要求:温度要求、抗磁抗震、长使用时间、超广角等。从产业链出发:分为镜头、模组、CMOS传感器等,建议关注小批量供货镜头的联创电子、斥资布局能驾驶的模组厂商欧菲光。毫米波雷达:通过无线电测定障碍物的距离、方向,作为全天候、高稳定性的产物在ACC、AEB上有广泛应用。毫米波雷达技术特别是77GHZ技术主要由博世、大陆、德尔福等公司垄断,而且高频的毫米波雷达芯片对于我国长期处于禁运管制状态,基本垄断在英飞凌、飞思卡尔等厂商中。从产业链出发:分为天线、MMIC、收发模块、PCB等。建议关注高频雷达天线PCB板厂商沪电股份。激光雷达:3D建模感知周围环境和SLAM定位实现导航是最核心作用,也是目前智能驾驶最有效方案。如果低成本的激光雷达成功将极大推进智能驾驶的进程。激光雷达按应用环境划分:1、简单低速环境;2、简单的中速环境;3、复杂高速环境。目前多在扫地机器人、AGV叉车等简单环境中应用较多,真正智能驾驶领域仅Velodyne和Quanergy具备应用,建议关注已经具备16线束三维激光雷达且即将应用的巨星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