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密西西比河治理看美国抗灾百年历程
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讯:导读:看美国如何治理河道,防洪防涝,治理流域的。
密西西比河:美国的第一大河,母亲河
密西西比河是贯穿美国南北的母亲河,向北延伸到加拿大,向南注入墨西哥湾,跨越美国本土41%的国土面积,在美国的地位相当于我们的长江+黄河。
在依赖水路交通的年代,密西西比河承载了美国南北交通的重要功能
也为马克.吐温等作家提供了创作素材
马克.吐温名言:“一万个河道管理委员会也不能驯服那条无法无天的河流,不能告诉它“来这里”或者“去哪儿”,不能让它顺服
“...Ten thousand River Comissions... cannot tame that lawless stream... cannot say to it, "Go here," or "Go there," and make it obey. - Mark Twain ”
艺术家眼中的密西西比河是这样绚丽多彩的
密西西比河水患治理
然而,密西西比河脾气也不小,偶尔发发洪水也是正常的
早在1726年(这是290年前哦)密西西比河的出海口城市新奥尔良市就开始修建防洪堤,最初的防洪堤是采用的法国模式
这道防洪堤有1600米长,堤坝顶上有5.5米宽,1.2米高。州政府鼓励农民在密西西比河上修防洪堤,保护自己的田地。可以想象,当年农闲的时候,大家都忙着赶着毛驴推土筑坝,一定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1844、1849、1850年密西西比河下游洪水:政府主导治水的萌芽
接连几年的洪灾之后,联邦政府决心下大力气治水,颁布了沼泽地法案(Swamp Acts of 1849-1850)。这个法案貌似提出了治水的可持续方案。我们修建大坝的钱从哪里来呢?倒推一下,我们修筑大坝,大坝后边的土地不就安全了吗,然后把土地卖出去钱不就回来了吗?于是美国联邦政府决定先卖地,把卖地换来的钱用来修筑大坝。天哪,美帝怎么和咱们想到了一块儿?历史是惊人的相似。
随后1850年国会花费5万美元请美国工程兵部队的工程师A.A.Humphreys和Henry L Abbot对密西西比河的水文和地质状况进行全面综合分析。这个研究耗时11年时间,在1861年终于出了研究报告。报告考虑了3种治水办法:1.河道裁弯取直,这样能让水更快速的流到海里去,2.修建人工水库和蓄水设施,3.修建大坝把水控制住。由于前两个办法资金投入大,报告建议采用第三种办法。
修建大坝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下图是1863年新奥尔良修建大坝的场景,当时正值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一边要打仗,一边还要修建大坝,修建大坝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除了修建大坝,我们还要加强管理,是吧?1879年成立的密西西比河管委会(Mississippi River Commission)加强了联邦政府对河道的防洪管理,到了1890年,从圣路易斯到墨西哥湾的密西西比河下游河谷被划分成了州和地方管辖的防洪堤区,工程兵部队在河岸修建了大量的堤坝。
我们是美国工程兵,我们扫除前进中的一切障碍,We clear the way!
美国的工程兵,除了能打仗,还特别会修建各种设施,牛吧?
在河道上修个挡水坝,那还不容易?
1926年,工程兵部队自豪地向民众宣布能够抵御未来密西西比河上洪水的防洪工程大功告成。
1927年密西西比河下游特大洪灾:自己打自己一记响亮的耳光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工程兵部队宣布防洪设施大功告成一年之后,1927年密西西比河下游特大洪水将防洪堤大量冲毁,17.5万公顷的土地被洪水吞噬, 100万人流离失所,500人死亡。
当时也是用沙袋和人墙保护大坝,堤在人在,怎么跟咱们也是惊人的相似呢?
是这样子的吧?
在1927年密西西比河大洪水之后,1928年国会颁布了洪水控制法案(Flood Control Act),彻底抛弃了将防洪堤作为唯一防洪手段的做法,工程防灾进入新阶段。
一个重大的改变是给密西西比河的防洪堤装上保险丝(fuse plug levee)。这些大坝的保险丝原理上相当于电路上的保险丝。电压过高,先熔断的是保险丝,自动切断电路,确保电器安全。这个作为保险丝的大坝高度低于要保护的大坝,如果洪水超过设计水位,保险丝大坝会首先被冲毁,洪水流入后边的预留区域(floodway),这样可以减小下游河段压力。这个办法是谁想出来的,太牛了!
可是,美帝和我们面临的困扰是一样的,不管怎么治,水患还是越来越严重。
1973年密西西比河大洪水:工程防洪措施越来越昂贵
1973年密西西比河又一次特大洪水,这次造成的损失是9位数的,损失高达1亿八千三百万美元,洪水持续了62天才退下去,这是历史上没有过的。
人们逐渐认识到,多年来的河道治理已经改变了密西西比河的承载力,要控制洪水,需要修建的大坝是越来越高。
上图:1888年,控制洪水,只需要修建图上最里边小三角那样高的防洪堤就可以了,到了1973年,必须修建高出它两倍的堤坝才可以。需要的用地和资金投入以几何级数递增,怎么办?工程防灾需要的投入只会越来越大!!已经上了贼船了,只有继续加大投入,提高防护标准,修建更大更强的防洪设施。
没地了怎么办?修防洪墙啊。咱们的工程技术是的世界一流的。
在工程防灾的同时,政府也意识到防灾减灾规划的重要性。1974年修订的联邦赈灾法案第一次明确地对地方做出要求,如果要想取得联邦资助,在灾后必须先进行防灾减灾规划。1988年颁布执行的赈灾和应急扶助法案(Robert T. Stafford Disaster Relief and Emergency Assistance Act)授权地方政府可以把联邦政府资助款的10%用于防灾减灾比如用来征收损坏的房屋设施。
1993年密西西比河上游特大洪水:向洪水低头
1993年密西西比河上游的洪水,造成的损失突破11位数,高达200亿美元,堪称美国20世纪的洪水之王。洪水完全淹没了75个村庄,破坏了5万间房屋,密西西比河部分航道关闭49天,美国境内1/6的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灾后,美国总统克林顿视察灾区,安抚灾民,并且为受灾人民提供了大量帮助。克林顿是美版的影帝?
克林顿除了表达同情,还有一个大手笔的动作: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实施了政府回购项目(buyout program)。联邦政府出资,地方政府出力,以灾前的房价从民众手中购买灾损房屋,回购来的房屋一律销毁,地面上永远不允许再建其他建筑物,地块只能用于绿地、休闲用地或者湿地。
1993年的洪水开启了美国灾害管理史上的新阶段,政府回购项目(buyout program)传达出一个重要信息:我们可以在洪水面前低头,我们不一定要跟自然争夺土地,我们可以谦虚的撤退。
2005年卡特琳娜飓风:再次证明工程防灾不能保证万无一失
下图红色线条标注的是新奥尔良的防洪体系,整个城市被防洪堤和防洪墙包围,这里真的很安全吗?
2005年卡特琳娜飓风(Hurricane Katrina)造成了50处决堤,淹没了新奥尔良市80%的土地。卡塔琳娜飓风共计造成至少1700人死亡,经济损失1250亿美元(12位数),房屋损失31万间,需要安置的灾民达到45万人。
2005年卡特琳娜飓风对新奥尔良的巨大破坏,再次证明了防洪堤和防洪墙等工程措施不是万无一失。此时的美国,早已经从“人定胜天”的梦境中走出来,更加重视综合防灾,特别是从土地规划角度进行灾害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