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环保企业并购热潮下的风险凸显
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讯:5月底,随着“土十条”的重磅来袭,与“大气十条”、“水十条”组成了“超强阵容”。这三大“十条”不仅为我国环境质量的改善提供非常强大的保证,而且也规范着我国的环保市场。
近几个月,面对自然环境的一些天灾人祸,如洪水旱涝、“毒地”频现、邻避事件以及仙桃等地的垃圾焚烧事件等,政府部门给予了非常及时与正确的处理与指导,相应的环保企业也对此作出了积极的回应,从而环保市场的春风也扑面而来。国家的重视,民众的觉悟,使“环保”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层面。然而环保市场的春风,当真是“吹面不寒杨柳风”般“柔和”吗?如今的我们是最好的我们,而环保市场是否也是最好的环保市场呢?
环保企业并购热潮下的风险凸显
随着国家政策的导向以及国内经济大环境的一些改变,环保企业纷纷开启了并购的大门,资料显示,仅一季度,环保领域就展开了6起总额高达128亿元的并购,与15年相比,我国海外并购增加了1倍多,数据是十分可观的。
但还有另一份数据统计,我国至今为止超过50%的企业海外并购并不成功,非盈利或亏损的比例高达63%。从全球经济大环境来分析,靠资本盈利必定比实业快速得多,但失败的比例却高得有些“恐怖”,那就是因为并购确实存在着如 “金蝉脱壳”、“赢家诅咒与协同陷阱”、“报表陷阱”等风险,并且伴随着高溢价以及高额的业绩对赌,稍一疏忽便会给环保企业以致命一击,无法完成所承诺的业绩。
我国的环保市场只有“知己知彼”,修炼好“内功”才能在海外的市场中站稳脚跟。
环保企业大发展下的技术与设备支撑疲软
目前的环保企业大致分为治理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土壤污染以及环境监测的类型,其中这几类环保业务也有相应交叉。就大气的烟尘与脱硫脱硝治理来说,我国目前的设备还是较多引进国外,原因就是我国设备生产的资金投入不能完全支撑整个企业对接项目所需要达到的要求,一旦设备跟不上去,企业就无法完成项目指标,只能靠“引进来”方式开展业务。
而与之有所不同的则是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方面,我国通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虽然少数可以“洋为中用”,但仍存在不小的问题,就是土壤修复项目本身是十分复杂与专业的工程,需要前期的监测与后期的跟踪,其投入的精力可能是四种环保企业类型中最大的,所以某一个项目就需要“量身定做”多种修复手段,这在我国目前的技术来说还是有些吃力。
因此技术与设备是我国环保市场急需大力投入的部分。
看上去“很美”的PPP民间资本参与的积极性却不高
我国的PPP改革发展迅速,用了仅仅三个春秋就走完了国外二三十年的道路。在政府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的大背景下,大力引进民间资本进入环保领域,优势显而易见。
但快速的发展就犹如悬在我国经济头顶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一样,存在忧患。
融资难就是其中一个大问题。
由于多数PPP项目规模大、风险高,而金融机构等融资方前期度参与不高,尤其在项目识别、项目准备阶段参与少,导致了融资难的首要因素。此外我国PPP项目融资方式比较单一,还是以银行贷款为主,银团融资、债券融资、信托融资、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筹集资金的比例还是偏低。
这需要我们创新出符合PPP模式的信贷方式,引导融资方式的转变,优化投融资环境。
对于环保这个相对特殊的产业,其公益性、复杂性与技术性等特点也是发展PPP项目中的一个要解决的难点。
在实施环保PPP的过程中,就付费机制方面,除了污水处理项目有着比较完善的支付体系,以及垃圾处置项目的补贴投入外,其他项目的付费体系还是不够完善,这就使得环保PPP项目的落地是有一定难度的。
从根本上来讲,PPP是种手段,其核心是提高环境治理效率、保障供给、改善环境质量。作为运营的主体,首先应该着力建立完善的金融机制,不应该只是眼前的PPP项目。
勇于面对环保市场难点,善于解决环保市场难题,顽强攻破环保市场难关。相信最好的我们必定迎来最好的环保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