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战:中国飞机租赁规模6年翻9倍
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国内航空租赁公司的机队规模从2010年的100架增加到去年的上千架,增长速度远远超出全球平均水平。不过,高速增长背后,恶性竞争风险隐现。
又一家租赁公司进入资本市场。
7月11日,顶着“国内最大租赁公司”光环的国银金融租赁(01606.HK)即将正式登陆港股,成为中国飞机租赁(01848.HK)和中银航空租赁(02588.HK)之后,第三家登陆港股的国内航空租赁公司。
随着政策松绑,近几年来国内航空租赁业务高速发展。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国内航空租赁公司的机队规模从2010年的100架增加到去年的上千架,增长速度远远超出全球平均水平。
越来越多航空公司选择租赁而非购买的方式扩充机队,一方面减少了现金流和负债压力,另一方面机队的调整也更为灵活。政策放开后,不仅仅是各大银行的“国家队”,国内一批航空公司甚至机场也看到了机会,纷纷收购或自行成立了租赁公司。
上个月刚刚登陆港股的中银航空租赁是这当中最大的一家,共有230架自有飞机,算上订单和托管机队超过500架,在全球排在前列。
中国的航空租赁公司正在向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航空租赁巨头发起挑战,其押注的是中国以及亚太地区的民机市场前景。按照波音空客两大制造商的预测,未来20年中国需要5000到6000多架飞机,是未来全球最重要的民机市场。
短短数年间一大批租赁公司涌现,一种质疑已经开始出现,航空租赁业务是否已经面临过度竞争?
银行系租赁公司高歌猛进
国银金融租赁的前身是深圳租赁公司,成立于1984年,是国内最早一批成立的租赁公司之一。2008年,深圳租赁被国开行收购后更名国银金融租赁,正式成为国开行惟一的租赁业务平台,涉及飞机、船舶、商用车、工程机械和基础设施等多种租赁。
按照此前递交的材料,国银金融租赁此次在港IPO计划发行31亿股,最多募资约76亿港元。在招股说明书中,国银金融租赁强调了自己“中国最大租赁公司”的身份,拥有国内最大的经营租赁飞机机队——共有415架飞机,其中180架自有、11架托管,另有224架订单。
在全球航空公司排入前十的三大航中,机队最小的东航到去年底共有551架飞机。对比来看,国银金融租赁的机队规模已经相当于一家大型航空公司,即使只按照自有和托管等在手的飞机来算,国银金融租赁的机队也已经接近于国内第四大的海航。
比国银金融租赁更早踏入港股的还有中国飞机租赁和中银航空租赁,分别是2014年和今年6月初上市。和国银金融租赁不同的是,这两家专注于飞机租赁业务。
由于真正大规模展开飞机租赁业务的时间都很短暂,已经上市的三家银行系飞机租赁公司都很乐意强调自己的市场领导地位。
最早由新加坡航空发起的中银航空租赁,在2006年由中国银行(601988,股吧)全资收购。依照行业机构FlightGlobal的排名,按机队价值计算,中银航空租赁如今是亚洲最大的航空租赁公司,其自有飞机超过270架。如果算上订单,机队已经超过500架。
而更早上市的中国飞机租赁则是亚洲首家上市的飞机租赁上市公司,于2011年吸收光大控股为头号股东。算上未交付的订单后,中国飞机租赁机队规模为172架,和前两者有一定差距。
但中国飞机租赁认为,如果按每年进口新飞机的数量计算,其是中国最大的独立经营性飞机租赁商。
中国飞机租赁公司近年来迅速发展,最根本的原因是针对金融租赁公司的政策管制从2007年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开始松动。当年银监会批准了建行、工行、交行的租赁公司试点,次年国银金融租赁、民生金融租赁、招银金融租赁等等相继诞生。
而到目前,几乎所有全国性的商业银行都相继成立了自己的金融租赁公司。落实到具体业务上,其中大部分都选择了将飞机和船舶这样的大型设备作为主要业务。
其中,机队规模真正能与中银航空租赁一争高下的是首轮获批的工银金融租赁。按照上个月其发出的新闻稿,工银金融租赁目前经营和管理的飞机达到544架,包括244架订单,“居国内飞机租赁行业第一”。如果不出意外,这家公司很快也会登陆资本市场。
至此,仅仅这四家租赁公司的机队规模就超过了1600架。即使剔除尚未交付的订单,上述四家租赁公司在手的飞机也超过了800架。
为什么要租飞机?
各家公司在机队规模上你追我赶,足见中国航空租赁业务近年来的发展之迅速。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自有机队为航空公司带来的压力攀升,航空公司急需寻找其他方式,既能满足灵活调整机队的需要,同时又可以减少购机对其负债和对现金流的影响。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