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86亿元增投新能源汽车 电池仍依赖于进口
北极星储能网讯:国内汽车行业龙头老大——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汽集团”,600104.SH),将面临旗下新能源汽车能否继续获得国家补贴的问题。这缘于工信部发布的《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其中规定:在今年7月1日之后,采用LG等国外电池厂商的新能源汽车将无法获得补贴。而上汽集团旗下大批量新能源汽车使用的正是LG动力电池。
上汽集团对新能源汽车业务无疑是相当重视的,早在2001年上汽集团便开始在新能源领域布局,最近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的150亿元的定增计划中,将有86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项目。但是,不久前一则“荣威E550自燃”的消息,还是令上汽集团颇为尴尬,花巨资就能做好这件事吗?那么,上汽集团将这一定增计划中的半数以上资金投入到新能源业务是出于何种考虑?这86亿元中是否将有资金用于自主研发动力电池?面对新规,上汽集团是否会转向使用国产电池,而不再使用进口电池?就以上相关问题,记者在上海静安区威海路的上海汽车工业大厦附近,得到了某位接近上汽集团内部人士的部分回应。
投入巨资发展新能源汽车业务
上汽集团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投入已久。据了解,早在2001年上汽集团就已启动燃料电池项目,2006年,上汽集团在北京车展上展出了国内首款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轿车。2011年,上汽集团推出荣威750中混轿车,一年之后,推出荣威E50纯电动微型小车和荣威E550插电强混轿车,并实现批量投产。
长久的努力取得了成效,太平洋汽车网数据显示:今年1-5月,上汽集团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之一——荣威E550就销售了5229辆。6月16日,上汽集团甚至参与了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开幕,其和申迪集团达成战略合作:上汽集团将向申迪集团交付首批100辆新能源汽车,作为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用车。
成效背后是巨大的投入。据某位接近上汽集团的内部人士告诉《投资者报》,“从2009年到2015年间,上汽集团在新能源方面投入近60亿元。”而上汽集团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投入仍将继续,该公司于今年4月21日被证监会批准的总额达150亿元的定增计划中,用在新能源汽车项目上的资金超过这笔巨资的一半,达到86亿元。
公告中披露这86亿元将用来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乘用车新产品的产业化与市场化。预计至2020年,投入产业化的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乘用车国内和海外市场合计年销量约30万辆,年销售收入约400亿元。
对于为何如此兴师动众地推动旗下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发展?上汽集团曾在公告中称: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上汽集团实现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当前,传统汽车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汽车行业面临变革和转型,在此情况下,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始快速发展,汽车企业纷纷从传统汽车行业逐渐涉入新能源汽车行业。作为国内汽车行业的龙头,如果公司不能把握行业发展方向,不能准确判断技术发展趋势,持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则公司在市场的地位将受到一定影响,会错失业务发展的良好时机。
对此,前述接近上汽集团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通过这个定增计划大家能感觉出上汽对新能源这块业务的重视,但新能源汽车方面并非只有上汽一家车企投入的多,而是大家都在抢这个市场,上汽只是新能源汽车这个行业中的一个小分子。一个企业要看到未来10年后要做什么、要取得哪些成绩。我们对新能源业务会这么看重,也是因为整个汽车行业这几年中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核心技术——电池仍依赖于进口
然而,尽管从世纪初便开始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布局,并且在燃料电池上已取得些许成绩,但在动力电池方面,上汽集团仍大批量使用进口电池。2010年,上汽集团虽与A123合资成立“上海捷新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但上汽集团迄今仍未实现自主研发生产电池。有报道也称,上汽集团大部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使用的都为LG或是A123电池。
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部件,决定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否实现商业化、产业化以及未来的应用前景。相形之下,全球新能源汽车巨头特斯拉虽也长期使用松下电池,但近年来也在投资建厂实现自产电池。其在内华达州投资50亿美元建立的Gigafactory将于今年7月29日开业,这个工厂的目标是——其电池产能在2020年可以达到满足50万辆汽车的需要。
特斯拉为何要实现电池供应不再依靠外援?对此,特斯拉在华公关部工作人员袁野告诉《投资者报》记者:“电动车的核心技术就是电池,如果整车制造商自己不生产电池,电池供应商无论涨价还是停止供货都会影响整车的利润,所花费的制造时间。”
然而,毕竟不同于特斯拉,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的产量仍只在总产量中占据着小部分,前前后后花了不少钱却始终还是没有自己的电池产品,这也不能都赖上汽集团,因实现自产电池对于上汽集团很可能是个亏本买卖,到时候投入会超过收获。
不自主生产电池在国内汽车制造行业是个普遍现象,上汽集团并非个例。国内现在的情况是:生产电池的厂商如国轩高科、威宏电子、中航锂电等并不生产整车,而整车厂商中除了以电池起家的比亚迪外都不生产电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国内某上市车企内部人士告诉《投资者报》记者:“现在整车厂新能源汽车的生产量毕竟有限,如果汽车厂生产的电池只配置于自家产的整车,这在成本上并不划算,相反,车厂外购电池要比自产自用便宜。
北汽电动车相关部门一位工作人员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电池的前期投入过于巨大,而且电池制造用的是电化学行业的配方技术,大部分车企并不掌握这一技术。攻克电芯的技术对于传统车企非常难,因为它与车企本身的业务差距很大。因此,车企自产电池很可能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相比之下,与电池厂合资是一个比较低成本、见效快、又能满足整车应用的方式。”
综上所述,电池虽为电动车核心部件,但前期投入巨大短期难以看见效益。鉴于此,上汽集团是否会把定增投入在新能源业务中的86亿元用于自主研发电池?前述某位接近上汽集团的内部人士并未正面回答这一问题。仅对记者表示:“电池系统是非常复杂的。我们若把这块业务做好了,但同时却出现了成本控制不下来的局面,我想是无论对于我们自己还是对消费者都是难以接受的。”
“是否换用国产电池”有悬念
或许是前期巨大的投入使得上汽集团在研发新能源电池上退缩了,但国家补贴政策的变化逼着其必须做出改变。工信部曾发布《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规定:在今年7月1日之后,采用日本松下、韩国三星以及LG等国外电池厂商的新能源汽车将无法获得补贴。上汽集团2015年年报中披露,其在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上共得到11亿元补贴款。眼下,补贴政策即将调整,这一国内汽车业巨头将如何应对?是转向使用国产电池还是提高售价依旧使用进口电池?
对此,上汽集团内部人士给出回应:“国家出台这个规定也是为了鼓励国产电池的发展,如果很早以前有这样的规定,我们也会使用国产电池。但之前国家并没有任何这方面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肯定先考虑到顾客的利益。我们所使用的电池质量和安全性都较有保障、很具性价比,这在商业上是合理的、负责任的态度。但是国家这么做肯定有其道理,那我们也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但是我们厂商也不会置消费者利益于不顾。”
“企业不能替代政府去做决策,对于上汽集团来说在国家政策没有强行规定的情况下,我们会选择有利于消费者的决策。部委的决策自有其道理,但对于企业来说,它也要考虑到对自己和消费者的责任。”这位接近上汽集团的内部人士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