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基金 >

未来无线充电发展是主流方向

2016-06-24 20:08:00

 

来源:

北极星输配电网讯:据报道,德国老牌汽车厂商梅赛德斯-奔驰近期宣布,公司计划在2017年为奔驰S500e混动车型配备全新的无线充电系统。奔驰S500e将成为全球首个可选装无线充电系统的车系,今年5月,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SAE)发布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面的第一个行业标准——混插式以及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标准。今年4月份特斯拉开始发售无线充电装置“免插式充电”,可适用于全部特斯拉品牌车型。

无线充电会成为未来技术升级的确定性方向吗?投资顾问任亮就此带来进一步分析。

提问:目前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大功率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成为各大汽车厂商以及科研机构的关注焦点。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 (2016-2030年)》中无线充电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也被多次提及,属于国家重点鼓励的技术,首先,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和目前有线充电技术相比有哪些利弊?

任亮:与有线充电相比,无线充电,从理论上来说,它对人体基本上无害,无线充电使用的是磁场共振,这种磁场共振本身对人体无害,而且从无线新的充电技术的元器件来说,现目前,其制造方法以及工艺来看对人体损害也比较小,它的主要优点就在于,技术含量相对比较高,操作相对比较方便,可实施相对远距离的无线电能的转换,但是现在大功率的无线充电传输距离相对还是比较近,另外操作起来比较简单。

提问:无线充电这样一种技术路径会不会一定被国家政策鼓励,甚至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

任亮:高盛公司以前在研究报告中预言,到2025年,全球1/4的车型将是插电型、混动或者是纯电动的汽车。整体来看,我个人认为,国家目前在电动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在电动汽车方面的发展力度非常大,再加上无线充电技术正在向替代充电桩的目标努力,所以无线充电技术一定会在国家优先发展的政策支持里。

延伸阅读:

变化怎么那么大 无线充电已经来了?

提问:现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有哪些难点没有被解决?

任亮:相对而言,无线充电目前的成本比较高,另外充电距离太短,而且还没有国际充电的标准。但这些其实已经在不断突破之中,而且突破的速度高于专家预期,所以目前来看,无线充电技术已经进入了一个即将爆发的时期。

提问:和千万级别的大功率汽车无线充电相比,小功率的消费电子领域无线充电的技术更为成熟。从2015年开始,各消费电子巨头纷纷推出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产品:包括苹果推 出apple watch、三星推出gear watch等;今年2月有消息显示苹果正致力于研发新一代的无线充电技术,到时候将会在iPhone以及iPad系列上都实现长距离的无线充电,在消费电子领域,您觉得无线充电技术发展是否会更确定一些?

任亮:我觉得是这样,首先摆脱线缆的束缚一直都是消费电子产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我们从双手变成单手,然后从整个人工智能到现在的虚拟现实,其实整个消费电子的发展,对电缆束缚的摆脱是特别大的一个内在需要。所以从整个无线互联网时代的自然需求角度可以看出,3D、4D以及未来的5D在内,无线充电主要解决了4G交互的无线化,把能量传输的无线化作为“无尾化”发展趋势也是电子消费品一个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消费电子领域,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是最充分的。

提问:无线充电产业链包括芯片、传输、电感、模组等,其中芯片、电感以及传输是整个无线充电产品中最为关键的三大零部件,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都相对较高,相比之下模组环节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在无线充电产业链上,国内企业介入的程度如何?

任亮:首先,电源芯片方面的技术壁垒还是比较高,国内企业渗透的难度非常大。目前高通、TI、英特尔这种传统的IC巨头们推出了商业化的芯片方案,国内还难以跟他们相竞争。但是线圈的设计与制造是国内企业有望切入的一个高附加值的环节,国内的立讯精密、得润电子、长盈精密,包括硕贝德在内的企业在金属件的精密加工上都有比较丰富的经验,虽然现在只有硕贝德推出了无线的充电线圈产品,但是在市场环境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其他刚刚上市的企业还是有能力迅速进入到线圈设计与制造。

另外电感材料方面,国内企业介入也比较难,全世界现在只有像TDK、村田这种比较传统的电缆行业的知名企业在这个领域涉足比较深。模组的制造是国内企业最容易切入产业链的环节,目前国内可以直接参与竞争的企业包括欣旺达、德赛电池、比亚迪等,上市公司在模组制造方面都有高的性价比优势,这些企业不仅有丰厚的消费电子经验,而且现在开始跟苹果、三星、联想这种终端商进行合作,可能在无线充电产业的启动过程中会率先受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