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雷军背后的投资大佬刘芹:小米不是手机公司
在小米、搜狐、携程、YY、UC、迅雷、凤凰网、第九城市这些红极一时的互联网公司背后,有一个在投资界赫赫有名的幕后操盘手晨兴资本。晨兴是中国最早从事早期风险投资的机构之一,在业内有着“狙击手”之称,虽然投资项目不多,但是命中率极高。
现任晨兴资本董事总经理的刘芹,在做投资人的16年里,经历了互联网早期非常野蛮的生长阶段,也经历了它的泡沫和泡沫破灭,之后又迎来了高速的发展,看到电子商务、视频、游戏、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以及现在O2O新热潮和资本寒冬。
2月24日,北京,小米正式发布了年度旗舰产品小米手机
在日前举办的“2016年中国投资年会”上,刘芹接受了澎湃新闻的专访。
作为小米早期投资人、雷军的好友,刘芹直面小米去年增长性缓慢引起外界对其估值存疑的问题,也解释了小米融资和上市的事宜。雷军曾在一次访问中谈到,“原来我们手机准备叫大米,后来刘芹说不能高大全,就变成小米了。”今年2月,两人还一起去滑雪。
作为顶尖的投资大佬,刘芹也分享了对TMT行业趋势性的判断。在他看来,中国下一步创业机会和投资机会首先在寻找新的结构性的有效增量。
晨兴资本总经理刘芹。东方IC资料图
以下是专访实录:
澎湃新闻:小米去年增速放缓,估值也被认为缩水。小米最新发布的小米5尊享版定价为2699元,一改往日极具性价比的做法。你怎么看小米5这款产品?
刘芹:2015年,小米的竞争对手都成长得非常快,小米面临的竞争特别激烈,这种压力在我看来是一种好事,它会逼着小米在整个能力上有所提升。
小米过去在性价比的思路上,走到了市场很极致的位置。停在这边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小米肯定会在这上面增加差异化。小米每一代产品都是过去几年的积累所带来的,2015年的产品是2014年定型的。我桌子上有从第1代到第5代的产品,如果你仔细比较每一代产品,他们都有非常大的进步。所以,好的公司最重要的是每年要比自己的过去,哪怕每次只有微小的进步,但是这种微小的进步经过长期的积累可以带来很好的效应。
小米在整个下一代的科技上的部署和策略上做了非常多的积累,但让大家逐步的感觉到我们在这方面的投入还需要时间。我认为,小米会在2000元和更高端的定位上都有自己的部署。2000元的位置是第一代打的,小米5在2000元的位置上保住了非常稳定的市场,小米还会有新的更好的机器。
澎湃新闻:雷军最近说,小米不排斥IPO,但5年内也不上市。作为投资人怎么看小米的新一轮融资以及上市计划呢?
刘芹:这个压力不是小米的压力,而是观众的压力。你看看市场上有哪一个公司被规定每年必须融资的?对于一个股东来讲,我们有这么多的钱,为什么要去稀释呢?
平均我投一家公司,我要陪伴他们成长8年时间,小米才4到5年的时间。阿里巴巴上市的时间更晚,其实作为投资人,看到一个公司有巨大的潜力,更愿意守到它最大价值化的时候。我相信在5年前退出阿里巴巴的投资人肯定很后悔。
今年2月,我和雷军一起滑雪的时候聊了很多,我当年投资雷军最看重的是雷军对创业的敬畏感,所以小米做得非常低调和扎实。虽然我们估值450亿美元,有超过1亿的MIUI用户,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小米还需要给他们创造价值。我觉得这都不用特别着急,小米有自己的节奏。我相信我们会逐步地让大家了解我们下一步的融资计划以及思路。
澎湃新闻:前面您在演讲中提到,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演进,未来则是I.T的天下,那时任何一个具有联网能条件,能够带有运算能力及云端连接的任何硬件都会成为一个互联网的节点,您觉得下一个周期像小米、BAT这种公司会不会可能被新的公司颠覆?
刘芹:再向下都会并存,PC不会消亡,手机会越来越强大,但是未来的IOT也会发展得越来越蓬勃,他们都会构成互联网的下一个形态。
你问我这个问题,我没有办法预测,但是我想讲这些公司今日树立了非常强的技术壁垒,每一代大科技周期出现的时候,你要跟得上,你跟不上就会被淘汰。你看雅虎慢慢被边缘化,但同时代的谷歌即使没有在Facebook的竞争中打下社交这一仗,但是他们在人工智能方面做了大量的投资布局。
澎湃新闻:目前晨兴资本有没有投资一些跟IOT有关的项目?
刘芹:在IOT方面,我们跟小米一起投了空气净化器、手环等公司,当然我们在投的时候还是比较小心谨慎的。我们通常在寻找基数非常庞大,后端能孕育出一些数据和服务本身潜在的商业模式的机会,而不是单纯的智能硬件。比如手环会逐步积累你大量的健康数据、运动习惯、生活习惯。它可以在家观察老人和孩子,这些硬件都有后台的数据和服务的延展性。
小米不是一个纯手机公司,它是互联网应用价值的公司。在去年我们明显地看到,小米非硬件收入出现突破性增长。这个增长的背后有流量变现,也有广告平台。小米还有金融服务,现在还在卖电话费和流量费。小米拥有大量的用户数据,而我们这些忠诚的用户的照片、通讯录、用的APP,用户大量的数据都在公司的后台。我们怎么可以在手机硬件上发力,这需要有新的科技性思维。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