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店“追捧”汽车后市场 民族品牌正抬头
国内规模达万亿元级别的汽车后市场“款款走来”,马瑞利、德尔福等国际知名汽修连锁品牌已开始“入侵”,以往作坊式的汽修厂正面临被淘汰的命运,而正在抬头的民族品牌又能否“力挽狂澜”呢?
8月16日,“2015年中国正品汽配质量万里行”的出征仪式上,“万里行”的促进会秘书长高伯海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国内汽车保有量已达到1.64亿辆,汽车后市场前景广阔,但行业不够规范,正品概念缺失、产品追溯系统不完善,由此造成品牌缺失。
44万家汽修厂“混战”
汽车后市场是指汽车销售以后,围绕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服务,它涵盖了消费者买车后所需要的一切服务。
来自交通部门的预计显示,未来中国汽车后市场年均增速将超过30%,2018年有望突破万亿元规模。
然而,与美国汽车后市场被汽车4S店这样的“正规军”牢牢把控不同,国内40多万家汽修厂却是“散兵游勇”,大多以夫妻档、小作坊、路边摊的形式存在;相比之下,全国仅有3000家专业的快修连锁店,属于最劣势的一个渠道。这主要是因为前些年国内新车市场销售“火爆”,汽车4S店并没有意识到并充分挖掘汽车后市场的价值。
粗略测算一下,全国有1.6亿辆汽车,44万家汽修厂,平均每家厂保有客户不足400辆。这种各自为战的竞争模式,难以塑造品牌公信力;为此,汽修厂多是“一锤子”买卖,缺少稳定车源,客户流失严重。
诸葛汽修网CEO于海燕等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长远来看,这种缺乏“品牌意识”的市场格局及“相伴相生”的原始竞争模式肯定是不合理的,但随着汽车4S店这样的“正规军”加入,国内汽修厂将面临洗牌。
高伯海也坦言,国内汽车4S店以及诸葛汽修网这样的电商平台,完全有能力为车主提供具有品质保证的汽车售后服务。
4S店“追捧”汽车后市场
汽车4S店之所以逐渐重视汽车后市场,是因为当下新车销售创造的利润如刀片一样薄,甚至可能亏损。
以北巴传媒为例,旗下2014年营业收入过亿元的汽车4S店有8家,雷克萨斯、丰田、海文捷、海润嘉、欢驰、海之沃、元之沃和吉之沃4S店营业收入分别约为3.02亿、2.84亿、2.08亿、1.3亿、1.86亿、5.84亿、2.67亿和1.14亿元,合计20.75亿元,但加在一起的净利润竟然负数,即亏损375万元。
无独有偶。2014年,正通汽车和中升控股的收入分别约为309.1亿和547.87亿元,但净赚也不过8.04亿和7.5亿元,净利润率分别仅为2.6%和1.37%。
“整个汽车市场的饱和程度在提高,供不应求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价格下降非常迅速;另外,前期巨额投资带来摊销,直接推高了4S店的成本;”著名汽车评论员张志勇表示,当新车销售逐渐饱和以后,汽车4S店为了生存必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这与发达国家汽车销售发展规律是一致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5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71亿辆。其中,汽车为1.63亿辆,汽车保有量继续迅猛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北巴传媒旗下的北京海安美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以汽车保养与配件销售为主,2014年营业收入不过331万元,但净利润高达201万元,净利润率逾60%,这说明汽车后市场的确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
据不完统计,马瑞利、德尔福、立邦、冠军等国际知名汽修连锁品牌正大举涉足国内汽车后市场,其“正品行货”为国内车主带来了信心和保证,但也意味着规模在万亿元级别的国内汽车后市场份额正被外资品牌“蚕食”。
但庆幸的是,民族品牌正在觉醒。目前,北巴传媒、正通汽车、中升控股都已“摩拳擦掌”,并逐步涉足汽车后市场。
于海燕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通过二维码实现全程追溯,配件的售后问题可以从根源上得到解决,而通过树立“正品汽配”概念,可以祛除汽车后市场20余年的“零品牌”痼疾,并让民族品牌实现“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