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驾陪:谋拓新“钱力” 地推野蛮式生长
四年前率先进军互联网代驾的e代驾,如今几乎成了酒后代驾的代名词,在最新融得D轮1亿美元之后,对于e代驾创始人杨家军来说,并不甘于只做这一项业务,一直低调摸索如何嫁接代驾洗车、代驾维修保养等多元的服务场景。
当然,想撬动千亿汽车后市场的不止e代驾一家。近日出手投资58汽车陪练的华创资本合伙人王道平对南都记者表示,首选把本业务做扎实的创业公司,接下来的拓展机会要看团队的资源和执行力。而戈壁投资合伙人徐晨则看重对切入口的把握,如果主业本身不是高频业务的话,想二次开发用户不容易,另外还得算一笔收益账,掂量新业务的“钱力”几何,是否值得投入去做。
地推野蛮式生长
酒后代驾是e代驾的起点,也始终占据着发展重心的位置。杨家军很清楚,以此打下用户基础、建立品牌知名度,才可能有更大的拓展空间。
“代驾不是新业务,我们的订单主要来自原来叫传统代驾的人,而针对新用户,今年开始启动首单免费的推广方式。”他告诉南都记者,去年这个时候,e代驾还只是覆盖全国40多个城市,现在已经猛增到大概200个,在每天晚上9-10点的酒后代驾高峰,订单量破20万,而能如此迅速地跑马圈地,跟在市场方面的执行力分不开,他们的地推人员除了部分全职,有大量外围的兼职团队,覆盖全国几十万家餐厅。
对此,58汽车陪练创始人张小磊对南都记者坦言,自己就是典型的被e代驾教育的用户——在各种娱乐场所,只要一拿起烟灰缸、牙签盒等,看到的几乎都是e代驾的宣传,很自然想体验一把APP找代驾师傅,久而久之,原来喝完酒把车停在酒店门口的习惯便改掉了。“58同城也曾推过互联网代驾的项目,论资金实力、市场推广能力都不差,但在实际的地推较量中,他们前脚才把宣传物料布置到餐馆里,竞争对手后脚就进来撤换成自家的,起步阶段很多时候就是比拼谁的地推更野蛮。”他分析。
尽管58同城的代驾项目最终夭折,但瞄准驾车一族,又孵化出另一个项目58汽车陪练,整合个体陪练司机,帮刚拿到驾照的新手解决上路问题。张小磊喜欢以e代驾作为范本,做地推时也效仿其拼劲,比如跟驾校合作、在发放驾照时夹带58汽车陪练的广告页,驾校门口的小饭店都铺上他们的广告。“让目标用户随时随地看到广告,想上路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我们,正如喝完酒就会想到要找一个代驾司机把自己送回家,形成一种思维惯性。”他告诉南都记者,快速培养用户是当务之急。去年11月刚融资的时候,日订单量才过百,现在每个月已经有几万单了,拿到3000多万元A轮融资以后,扩张速度进一步加快。
服务运营要避坑
然而,通过推广获取用户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服务运营才是考验。
58汽车陪练最初整合的是兼职陪练司机,但很快发现,懂驾驶的人其实不一定会教别人开车,而且抱着有一单做一单的心态,用户的续约率特别低,这让张小磊反思,把控不了教练,就没法把控服务,于是改为聘请全职陪练司机,并且门槛苛刻,驾龄至少在10年以上,经过平台6天培训以后试做1个月,用户反馈良好才能留下。
相比之下,基于众包模式的e代驾,10万司机大部分都是兼职,但平台有一套严格的管理体系,不达标的司机会被扣分,乃至解除合作。“平台能让司机赚到钱,他们自然会遵守规则,主动保证服务品质。”在杨家军看来,去中介化的O2O是双边市场业务,讲究效率平衡,司机太多订单不够分,用户发展太快服务又跟不上。“在这过程中会踩很多坑,我们胜在起步早,已经把路走顺。”
深挖用户待考中
基于现有业务,e代驾一直想围绕有车一族的多元化需求,延伸白天代驾的使用场景,洗车、维修保养,甚至接送孩子、购买东西等等,只要用户自己没有时间去做的事情,都可以让代驾司机来完成。而凭借酒后代驾服务的积累,杨家军相信他们对车主的需求会更加了解。不过,当南都记者问及新业务的进展时,他表示正在引导用户使用,更多细节则不方便透露。
“嫁接汽车后市场能带来多少商机呢?从目前的业态来看,我觉得还没成熟。”张小磊表示,但他的“野心”也绝不仅限于汽车陪练,而纵观互联网+汽车后市场,尽管孕育着千亿规模,但从去年才开始起步,以洗车、保养等项目为例,有些创业公司虽然已经拿到B轮融资,但其实很多订单都是免费的,市场规模也没到足以盈利地步,大家还是在教育用户、培养市场的阶段,在此大环境下,他决定暂时不往这个方向走。
结合汽车陪练的属性进行调查,团队发现有60%用户即将买车或正在买车当中,他判断,由此切入汽车销售或许更接地气。“58同城的目标是整个汽车服务链条,陪练属于前端的一环,借助内部资源,我们将来肯定要跟其他环节打通。”张小磊说。
频次粘性有逻辑
对此,戈壁投资合伙人徐晨提出疑问:汽车陪练的受众群体比较窄,只有刚学完车、对驾驶技术不熟练的人才会有需求,而且比较低频,用户通过陪练上手以后就不会回头再用了,这样的业务类型是否适合作为撬动大市场的切入口呢?跟互联网代驾一比较,两者业务模式相近,代驾司机可以充当陪练,服务群体也高度重合,都是做有车一族的生意,那会不会反过来容易被代驾平台降维入侵?在他看来,“频次高、粘性好、需求普遍”是成为切入口的前提条件,也是最基本的商业逻辑。
那换言之,频次相对高一些的互联网代驾能更容易延展业务范围?徐晨认为也不见得,要先算一笔收益账:酒后代驾相对简单,按照里程来计费即可;而如果增加其他业务,比如代驾保养,代驾司机去一趟要花多长时间很难说,可能几个小时,也可能一天都耗在那里,成本一算下来,它的毛利其实不如前者高,那司机是否有接白天单的动力呢?“仔细想想,由酒驾惩罚所衍生的酒后代驾服务比较特殊,车主出于避免惩罚,愿意花钱找代驾服务,它跟其他白天代驾业务的出发点不同,其实没有很强的互补性。”他对南都记者说。
华创资本合伙人王道平分析,看似可嫁接的商业路径很多,但实际操作起来往往差距很大,最终能否做好也是未知数,这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正是挑战所在。
参与嘉宾:
58汽车陪练创始人张小磊
E代驾创始人杨家军
戈壁投资合伙人徐晨
华创资本合伙人王道平
南都:互联网+驾驶创业中,你们眼中的难点分别有哪些?
张小磊:对于教练来说,只要有订单、能多挣钱就行。比较难突破的是用户端,大部分人的心态还是有驾照了就不需要陪练,思维、习惯没建立起来。这跟传统陪练市场陷阱多有关,找陪练成了一件需要稍微重决策的事情。所以当前很重要一点是让更多人理解汽车陪练的意义,毕竟新手上路往往是比较紧张的,稍不留神刮蹭一下可能就没了几百块钱,到头来损失更多。
通常找陪练练习五六次就可以上手。我们去掉线下中介这一层,把利润更多让渡给用户和陪练,价格比传统陪练机构低30%-40%。但从数据来看,用户增长得还是不够快,所以在做好服务的同时,仍要加大地推,将目前覆盖全国8个一二线城市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构建起竞争壁垒。我们融资的钱,也更多地投入到市场推广上。我们最早进入互联网汽车陪练这个领域,暂时还看不到有什么竞争对手,要是之后竞品增多,不排除也会通过烧钱补贴的方式稳住市场位置。
杨家军:O2O业务的本质是提升效率。很多业务都不是新的需求,互联网代驾说白了是通过产品和技术手段,提升订单跟代驾司机的匹配效率。打个比方,原来1000个司机能应对3000个订单,那怎么通过后台强大的数据运算能力,提升到满足4000个订单,从让师傅赚到更多钱。这是创业4年e代驾不断努力的方向,融资也是主要用于产品技术的提升。与此同时,不少后起代驾同行模仿、追赶我们,比如说把保险提高到1000万、增加司机意外险等做法都被copy了。但不管怎么样,我们更多是按自己的节奏来走,根据市场变化随时调整策略。线下运营方面将拓展更多城市,乃至延伸到海外的韩国。之所以这样做,是考虑到韩国的代驾市场十分成熟,通过拓展那边的业务,获取更多运营经验。
南都:不同的业务切入口,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你们更看好哪一类?
徐晨:以高频业务带动低频业务是基本的打法,用户基数太小,被别人取代的可能性远大于取代别人的可能性。我比较看好的几个切入口包括停车、租车、洗车、维修保养、代客泊车、代驾等,都是频次相对高一些的业务。
但也不是有用户就能复用。以互联网洗车为例,几乎有车的人都会有这个需求,而且单价低,受众面广。然而,看过很多做上门洗车的项目之后,我们最终还是没有投,原因很简单,洗车本身谈不上什么技术含量,而且人们对时效性的要求不是很高,凡是做洗车的项目,方法和套路基本类似,从用户体验的角度也确实差不多,很难区分谁好谁差,所以还是有不确定性在里面。
其实,当企业从本业务转入新市场,会发现都有人在做,而人家可能还做得比较精,看谁在服务质量和服务的性价比上更有优势。但回过头来,即便不拓展其他业务,像互联网代驾这样的业务,本身已经是很大的市场,能做好这块也不错。
王道平:业务嫁接都不是设计出来的,也没有一个确定的路径,还是看市场和团队本身。许多大公司早期也没想到能做那么大,都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对于尚在起步期的创业公司,我觉得还是先把本业务做好,没必要想太多。
有的业务市场比较窄,比如我们投资的58汽车陪练,确实不是每个学车的人都会找陪练,有需求的练过几次也就不用了,这是难点所在。但反过来说,这个领域可能就没有那么多人关注,竞争对手少、大公司也不见得染指,你有足够的空间成长,形成自己的竞争力。其实看每年那么多人学车,当中有一部分转化到陪练,市场也已经不小了。
不同阶段只做好一件事情,接下来如果要延伸其他业务,那还要看团队的能力、资源、组织架构等方面能否适应,总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投资热点排行榜
有价值的产业投资参考
中投顾问
产业投资咨询服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