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回暖至税收增长 深化改革需降低对土地财政依赖
财政部7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同口径)仅增长4.7%,但6月当月增速颇高,同口径增长12.1%,较前几个月明显上升。
公共预算收入的增速在6月大幅提高,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5月卷烟消费税率上调,使国内消费税的增长率上升;二是受季末因素影响,一些收入在6月入库,主要表现为企业所得税和非税收入增长率上升;三是受近期部分地区商品房销售回暖影响,与房地产相关的税收增长率上升,包括营业税、财产转让所得税、契税、土地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其中一些税收在之前是负增长,在6月则实现了正增长。
第三方面的原因尤其值得关注,它凸显了财政收入结构的一个特征:对房地产的依赖很大。去年以来,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率下滑到个位数,低于同期名义GDP的增长率,与房地产市场的销售额一直同比下降有强的相关性。而前些年公共预算收入增长持续快于名义GDP,则是明显受到了房地产销售额快速增长的影响。从2007年到2014年,全国税收收入增长了1.6倍,占比大的税增长了不到一倍,而与房地产相关的土地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契税则增长了2-9倍,营业税收入的增长也快于税收收入整体,它们是推动税收收入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财政收入对房地产依赖大,不只体现在税收收入,更体现在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中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2014年这项收入超过4万亿元,相当于同期税收收入的1/3,是地方财政的重要支柱。但这项收入在今年的情况并不好,上半年同比下降了38.3%。虽然房地产市场销售持续好转,但开发商购置土地的热情仍然不高。
与房地产相关的财政收入占比很大,使各级政府有维持房价上涨的意愿。这是这种财政收支结构的弊端之一,它的另一个弊端是可能透支未来的增长。因此,财政收入结构应该在这轮经济调整中有所改变,减少对房地产的依赖,逐渐“去房地产化”。当然,政府对此已经有充分的认识,破除“土地财政”依赖的改革已经在紧锣密鼓的推进过程之中。在财税改革方面,相关的顶层设计正在推出,比如正在拟议规划中的房地产税,有助于地方层面形成比较稳定的主体税种,构建起完善的财政收入体系,从而逐渐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总体上而言改革在不断进步,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有望不断降低,这个良好的态势应当持续下去。在未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新型城镇化与土地资源稀缺性之间的矛盾将变得更加突出,改革挑战也有可能加大,改革的迫切性将增强。所以,除了财税改革之外,还应辅以基本土地制度、征地补偿等方面的改革措施,更重要的是加快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使地方政府更多地从公共利益角度出发对待和利用财政资源,实现普惠性和包容性的增长。
推荐阅读上半年财政收入同比增长6.6% 下半年增收压力较大
稳增长接力棒传至财政领域 促两万亿PPP项目落实
楼继伟:财政部好房地产税立法 加强地方债管理
土地财政依赖症仍未解 地方政府推地节奏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