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宏观 >

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成为今年“双十一”的主旋律之一

时间:2022-11-11 16:06: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节正在火热进行中。随着各地促进绿色节能家电消费等举措持续落地,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成为今年“双十一”的主旋律之一。

2020年,我国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可持续发展被提升至战略高度。为响应“双碳”目标,国内头部电商企业相继宣布减碳计划,并采取多重举措推进“脱碳”。

在这一背景下,今年“双十一”如何实现减碳,受到企业、政府等社会各界的关注。察时局注意到,头部电商企业主推“绿色”达标商品,并设计奖励机制吸引消费者参与减碳行动,物流企业则在减少过度包装上投入相关资源,并推出纸箱换鸡蛋等措施激励消费者主动参与回收。

有专家认为,当前推进绿色消费面临许多难题,如绿色产品缺乏统一认定标准,市面上绿色产品的供给不足,欠缺丰富性,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等。专家建议统一标准并出台简明的认证指引,帮助消费者辨识绿色产品。同时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引入绿色教育,尽早地提升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知识水平。

“双十一”碳排放增多,纸箱循环利用难在哪里?

顺应碳中和趋势,电商平台加快减碳步伐,相继发布企业减碳计划:阿里巴巴承诺不晚于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而京东物流则表示在2030年实现碳排放总量降低50%。苏宁易购则提出,到2030年新采购的同城配送车辆中,新能源电动车占比增加到70%。

为达到目标,不少企业都诉诸于新能源,阿里巴巴表示将使用可再生能源,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降低办公建筑、运输等的排放;京东物流将在全国范围内的运输环节应用新能源车。同时,两家企业都将在符合条件的工作场所铺设分布式光伏,大力推广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位于减碳行动第二梯队的电商平台,虽然没有发布减碳计划,但会在企业相关报告中披露减碳成效。唯品会从2020开始改变能源结构,可再生能源用电量比例达45%。然而还有的电商平台至今没有发布任何有关碳排放的相关信息。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双十一”产生的碳排放问题备受关注。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完成1083亿件,首次突破千亿件,仅11月1日,全国共揽收快递包裹5.69亿件。

伴随业务量增多而来的,是快递包装材料处置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问题,以2018年的数据为例,全国共消耗各类快递包装材料941万吨,在快递包装材料生产、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共产生1303万吨碳排放,需种植约7.1亿棵树才能中和。

在2022年“11·11”来临之际,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等三部门召开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双十一”期间电商快递领域加强塑料污染、过度包装治理工作。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企业,和中国邮政、顺丰等快递企业相关人员也参与了会议。会议要求电商加强入驻商户管理,避免销售过度包装商品,推广电商快件原装直发。

为促进包装的循环利用,今年“双十一”,菜鸟推动全国近10万家菜鸟驿站升级“回箱计划”。11月1日到20日,消费者在菜鸟驿站取件后留下快递包装,就可以在菜鸟APP的“绿色家园”中领取碳能量,这些能量可以兑换鸡蛋等实体权益。据了解,预计活动期间可以回收600万个快递包装。京东物流承诺“双十一”减碳20万吨,继续推出减量包装、原厂直发包装等减碳措施。同时,持续开展纸箱回收、循环利用的活动。

然而,有业内人士称,纸箱回收循环面临许多难题。首先,消费者参与回收循环的意识还有待提高,很多人收快递不是当面签收,要么让快递员放家门口,要么自己去快递柜取,很难主动参与到回收过程种。其次是企业回收的成本问题,如果让快递员负责回收纸箱,会导致工作效率的降低,影响到企业日常经营。最后是纸箱的标准化问题,很多快递行业用的纸箱规格不一样,导致回收的纸箱只能在企业内部流通,难以在整个行业内流通。

上述业内人士称,要想打破僵局,首先需要制定纸箱的生产标准,统一纸箱的规格和外观,取消纸箱的版面定制,让纸箱可以在整个行业内流通。其次,搭建面向消费者的积分体系,以积分兑换礼品等激励消费者参与循环回收。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搭建一个可行的末端回收网络,比如在社区、写字楼设置回收点,提供循环包装的回收管理服务。这是实现循环包装在行业里大范围推广的最大难点。

电商平台应引导绿色消费,消费者需理性消费

三部门近日召开的“双十一”部署工作座谈会明确电商快递企业的相关责任,提出企业要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

2001年经济学诺奖得主、罗汉堂学术委员迈克尔·斯宾塞认为,数字平台将在多个方面助力减碳,除了平台企业自身运营和价值链的碳中和之外,平台的连接作用,也可以潜移默化地促进人们的低碳消费。

2021年“双十一”,天猫第一次推出绿色会场,上新50万件绿色商品。数据显示,超过250万人在双11期间购买了绿色商品。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相关调查报告显示,当年“绿色消费人群”占淘系(淘系电商)年度活跃人群约1.6亿,其中35岁以下占比近6成,“Z世代”“都市白领”是其中的主力军。绿色消费已成为新一代消费者的选择趋势。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表示,这些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识到绿色消费对个人健康和生活环境的重要性,更倾向于购买对环境友好的绿色有机食品,买车时也会关注新能源汽车。他说,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是企业生产绿色产品、提供绿色服务的驱动力。

今年“双十一”,天猫、京东都推出“绿色”打标商品。天猫升级去年开设的绿色会场,增加绿色低碳打标商品的数量和品类。京东升级同年“6·18”推出遴选绿色产品的“青绿计划”,标绿商品增加至三百万余件。苏宁易购则是联合多地政府和头部品牌厂商,向购买一级能效家电等绿色家电的消费者发放“政企厂银”多重补贴。

为增进消费者与平台之间的互动,提升减碳参与度,电商平台多采用发放减碳消费券或兑换积分的形式,并设计出覆盖各个年龄段消费者需求的奖励机制。消费者可以选择用积分兑换实体物品,也可以选择非实体奖励,满足精神上的需求。例如天猫的消费者可以选择兑换光伏电板捐赠给乡村小学,这些铺设在屋顶的光伏电板建成后每年可发电6万余度,能工作25年,预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29.6万吨。

当前,推动绿色消费面临哪些难题?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指出,实际上,“双十一”等购物节庆本质上是通过刺激消费欲望来增加盈利,背后的价值观与倡导环保节能的绿色消费观是互相冲突的。因此,消费者需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按照自己的需求保持理性消费,避免过度消费。

刘锋还表示,目前,市场上已有的绿色产品的供给不足、品类不够丰富,部分绿色产品的价格偏高,无法满足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多元化需求。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简单明晰的绿色产品认证体系,导致消费者无法辨别哪些商品属于绿色产品,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也就无从培养。

刘锋建议,政府应建立绿色产品标准, 加强绿色产品的标识管理, 并出台简明指引,帮助消费者更好辨别、筛选绿色产品。同时, 在中小学教育阶段推行绿色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知识水平。

减碳需供应链上下游共同参与,电商平台应承担推动责任

在零售、物流等各个环节实现减碳需要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共同参与,各界已形成共识。近日三部门召开的部署“双十一”工作座谈会也提到,相关企业要积极创新治理模式,加强与上下游企业协作,积极打造企业绿色治理的社会品牌。

今年“双十一”期间,已有数千名商家、15万种商品加入菜鸟供应链,菜鸟与18家品牌共同探索涵盖供应链上下游的减碳路径。京东物流也将投入更多资源支持2017年联合品牌商发起绿色供应链行动“青流计划”。

青流计划项目负责人段艳健以原厂直发包装为例,说明平台和企业共同参与的重要性。他介绍,京东物流推动品牌商在出厂环节使用原厂直发包装,商品包装就是抗压性强的快递包装,能满足从出厂到送到消费者手上的整个运输过程中对商品的保护,取消物流环节的二次包装,减小包裹的体积,整个运输环节的碳排放也会随之降低。对于有的品牌商来说,这样做不仅实现减碳,也取代成本更高的礼盒包装,降低了包装成本。

然而,段艳健也坦言,目前研发原厂直发包装的还是以头部企业居多,小企业的意愿没有那么强烈,因为改用这种包装,意味着企业需要改变内部的生产线,前期需要投入更多资金。因此,未来“青流计划”还需要推动更多企业参与到原厂直发包装的研发中去。

BCG在《从理念到实践:电商平台推动商户减碳的高效管理指南》有数据显示,中国零售电商平台及商户总碳排放排名全球第18名,约等于英国全国一年的碳排放量。BCG建议,鉴于电商平台对合作商户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平台应该承担推动合作商户减碳的责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