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抗抑郁创新药获批 为老药改良缓释剂
11月3日,山东绿叶制药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盐酸托鲁地文拉法辛缓释片若欣林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用于治疗抑郁症。11月4日开盘后,绿叶制药港股(2186.HK)股价大涨,截至收盘,涨幅近6%。
若欣林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用于治疗抑郁症的化药1类创新药。一位中科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神经药物研究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自主研发神经系统药物应该引起业内更多的重视与投入,不能仅仅依赖于进口药。”
据介绍,若欣林的抗抑郁作用与通过抑制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的再摄取而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5-HT、NE效应有关。“文拉法辛这个药的原研是在国外的,已经上市多年,现在国内将剂型改良为缓释剂。”一位药物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这个新药在文法拉辛的结构上进行了改造,加上了一个可以脱卸的基团,相当于穿了一件马甲,但这件马甲本身也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另一位精神科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今年8月,美国生物医药公司Axsome公司的抗抑郁口服药Auvelity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成年人抑郁症(MDD),成为60多年来首个在美批准的抗抑郁口服新药,该药物预计于今年第四季度正式推出。
这款药物是一款右美沙芬(45mg)+安非他酮(105mg)复方缓释片,是全球目前为止唯一一款口服速效NMDA(一种离子型谷氨酸)受体拮抗剂,针对包括谷氨酸在内的几种神经递质。
尽管NMDA受体拮抗剂并不是一种新的分子,但是用它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是创新的。此前的抗抑郁疗法都基于单胺类神经递质。因此该药物在拥挤的老药市场中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
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谢斌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近期精神类药物的研发趋势是把传统的5-HT与NE等递质作用药物与某些传统的中枢兴奋剂、致幻剂等组合。”他还称,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精神类的药物就大都以“打补丁”或者“调结构”的方式在开发,也就是把作用于不同递质或靶点的药进行化学结构组合。
我国抑郁症的终身患病率约为3.4%,12个月内的患病率约为2.1%。但由于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以及起效慢等特点,导致研发周期极为漫长。近年来尽管全球在研抗抑郁药物有数十种,但鲜有重大突破。
一位神经科学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为数不多的几个临床获得成功和FDA批准的抗抑郁药物基本都是从临床现象或者经验出发,绕过了基础研究,直接在临床上进行验证,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药物研发的成功率。
市场人士还表示,在一个充满仿制药的领域中,制药公司仍需进行大量投资来进行原创新药的研发,而这需要对基础研究更大的投入。
就在上个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朱英杰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研究成果,揭示了参与神经调控脑区的作用机制,首次正式地回答了为何不同的谷氨酸输入在伏隔核(NAc)介导了相反的行为。该机制的研究也有助于未来通过神经调控来干预抑郁症和成瘾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