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弥”猕猴桃出圈,展现国货自强新信号
金秋好时节,处处有“丰”景。品尝秋天的第一颗“修文猕猴桃”,成了不少网友的选择。据报道,近年来,伴随国货回潮,以贵州修文“高小猕”为代表的国产猕猴桃品牌开始崭露头角,“好吃+不贵”的高性价比,以及便捷的电商渠道,让以往高溢价的国外大牌水果面临巨大压力。
长期以来,新西兰进口奇异果“霸占”着线下超市货柜和电商平台。殊不知,新西兰奇异果本身正是来自中国的野生物种。1904年,新西兰人在中国采集猕猴桃种子,带回国内培育、驯化。由于口味独特、富含维生素大受欢迎,新西兰猕猴桃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对外出口。出于产地、口感、品牌、销售渠道等因素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吃货们在选择猕猴桃时,都青睐“奇异果”——似乎,国外品牌的猕猴桃“天然地”就比国内“好”。这其实,是一个认知误区。
在相当程度上,国外品牌猕猴桃和国产猕猴桃之间的“角逐”,在于品牌和性价比。有一组数据令人印象深刻:中国猕猴桃种植面积是新西兰的13倍。但在2019年,中国猕猴桃种植利润为每亩3500元—4000元,而新西兰佳沛猕猴桃的绿果收益是每亩1.9万元,金果收益是每亩4万元。两者差异之所以如此之大,可能有成本、运输、税收等因素影响,但最关键的,恐怕还是品牌本身的巨大溢价效应。
对于农货产品而言,“有品类无品牌”历来都是阻碍产品发展和“走出去”的一大难题。散落在我国各地的好货要想成功走出深山,严把质量品控是一方面,关键还依赖于规模化、品牌化和标准化。伴随着“高小猕”等国货的自强自信,猕猴桃行业格局正发生着改变。
拿质优价廉的“高小猕”猕猴桃来说,本身也有多重独特优势。比如,1200米的高种植海拔,阳光充足、雨量丰沛;温差气候适宜,猕猴桃能沉淀更多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果肉爆汁超甜;价格相比不贵,也凸显出性价比。而“高小猕”所在的贵州修文县,“修文猕猴桃”很早就被列为我国地理标志产品。从基础条件来看,修文县92.6%的土地富含硒元素。从选种来看,修文当地猕猴桃的主要种植品牌为“贵长”,是本地野生选育品种,每100克果肉维C含量160毫克以上,是其他地区猕猴桃的一倍以上。而从规模来看,经过30多年选育耕耘,“修文猕猴桃”种植规模达16.7万亩,单县种植面积为全国第三、贵州第一。
天时、地利,还要有人和。独特优良的品种、高海拔环境和绿色无污染的种植技术,造就了“高小猕”的发展壮大;“90后”、“00后”等理性一族的消费群体崛起,更看重品质和国货底色,愿意凭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为新锐国货品牌的溢价买单;而“高小猕”牵手京东电商,将品质优势和平台的资源、数据优势相结合,更提升了品牌的营销能力。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农产品新锐国货品牌正在挑战行业巨头,势头强劲且底气十足。数据显示,修文县现有猕猴桃企业144家、合作社121家、种植大户876户,深加工企业3家,2020年实现综合产值22亿元,“修文猕猴桃”成为当地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而在“修文猕猴桃”公共品牌的基础上,当地已培育出“7不够”、“采上果”、“米小猴”、“高小猕”等多个企业品牌,实现了出口俄罗斯、日本和东南亚。
毫无疑问,“修文猕猴桃”正借着规模、标准化和科学技术团队支撑,向着标准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壮大。随着如“高小猕”这样的更多新锐国货品牌崛起,搅动的将不只是行业现状与格局,更能产生稳定就业、村民增收、为消费者带来更大实惠等多重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