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 洛阳是如何做到了“不走寻常路”?
千年古都洛阳作为老牌工业城市,被称为“共和国的长子”,如今洛阳老工业基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过去这十年,洛阳生产总值从2899.3亿元增长到5447.1亿元,连续跨过3个千亿台阶。
那么,十年来,洛阳是如何做到了“不走寻常路”?9月29日,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举行的“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发布会上,洛阳官方给出答案。
洛阳市政府市长徐衣显在发布会上介绍,十年来,自创区、自贸区、高新区、经开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国家级平台联动发展,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等一大批试点落地开花,为长远发展蓄势赋能。经济总量跨越台阶,生产总值从2899.3亿元增长到5447.1亿元,连续跨过3个千亿台阶,稳居河南全省第二位,在全国城市排名从第51位攀升到第45位。
这十年,洛阳大力发展风口产业,厚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当地重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势再造,围绕农机装备、玻璃、轴承等,“洛阳制造”加速向“洛阳创造”转型,一大批传统企业“老树发新枝”。
洛阳市政府副市长梁庆介绍,多年来,洛阳聚焦“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抢抓产业风口,实施新一轮智能、绿色、技术“三大改造”,突出项目为王,加强企业培育,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成功入选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在工业稳增长等领域连续四年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
十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不乏有“洛阳造”。
徐衣显介绍,十年来,一大批标志性“洛阳创造”闪耀“大国重器”。比如,“神舟”“嫦娥”“问天”等航空航天工程90%的轴承由洛阳轴研所研制;中航光电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光电连接器助力“复兴号”首发,让中国高铁告别了“洋基因”,带动企业营收10年增长10倍,成为超百亿级龙头企业。
提及洛阳,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起来洛阳的龙门石窟、关林、白马寺的“老三篇”。
而今,洛阳这个自带流量的城市,这几年,除了龙门石窟、关林、白马寺的“老三篇”,隋唐洛阳城、最早的中国二里头等火遍全网。
值得一提的是,《洛神水赋》《龙门金刚》《风起洛阳》等火爆出圈,洛阳还以国风为符号、潮流为坐标,推出“唐宫乐宴”“无字梵行”等“国风隋唐”系列活动,引发青年打卡热潮,聚焦年轻化消费,增强发展活力。
中共洛阳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杨骁介绍,在文旅文创融合上,洛阳充分发挥洛阳十三朝古都厚重的历史文化优势,深度挖掘旅游文化资源,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思路,突出“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交互式传播”,以打好“黄河文化”“盛世隋唐”“伏牛山水”“国花牡丹”“工业遗产”五张牌为抓手,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全面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倾力打造沉浸式文旅目的地。
目前,洛阳已有世界文化遗产3项6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51处,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达到102家。十年间,洛阳国家A级景区数量由26家增加至63家;全市接待游客从2012年的0.77亿增加至2019年的1.42亿人次,增加84.4%;旅游收入从2012年的420.75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1321.02亿元,增加21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