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金融生态受关注:金融机构探索小微金融服务,提升金融健康发展
金融健康,是伴随普惠金融发展而来的概念。金融健康客观反映出企业、家庭、个人的财务收支管理水平、风险抵御能力及未来发展所需的财务资源储备情况。9月15日,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举办“金融机构赋能小微,提升金融健康发展的市场实践与探索”线上研讨会,从分享业内在“小微金融+经营赋能”方向的实践探索入手,与学界业界共同探讨金融机构如何有效赋能小微主体的金融健康,探讨小微企业健康发展路径。
平安普惠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程瑞介绍,“小微企业主整体经营与金融健康密切相关:小微主体的经营健康是基础,而金融健康则是保障。小微健康发展生态需要经营与金融健康双赋能。”
“金融机构关注客户的金融健康,不仅是机构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社会价值的体现,更能在一定时间内提升商业价值;将业务融入客户金融健康,相应金融机构的投资收益将最高提升5倍。”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曽恋云表示。
小微经营韧性微弱,金融服务商应将小微金融健康纳入商业模式
我国小微群体的数量达1.43亿。今年国内外形势复杂,小微企业作为微弱经济体,其生存及经营环境也面临考验。近期,平安普惠针对其2,072个小微企业样本进行的调研结果显示,小微客户在使用线上、线下赋能工具后分别有64%、57%的企业实现盈利;小微普遍在金融和经营上存在多重需求,包括线上经营、创业辅导及贷款知识等。也就是说,要形成小微健康发展生态,金融企业在金融销售、提供金融产品服务的同时,也要关注小微群体的的金融素养、金融健康以及经营健康。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的最新一项研究表明,金融机构投资于客户金融福祉不一定是长期项目,当机构可以更好地帮助客户管理开支、储蓄,客户也会更好地管理债务、按时规划贷款,效果在1年内就会非常明显的体现出来。“虽然金融健康是从客户脆弱性发展而来的一个研究领域,实际也与金融服务供应商的韧性、商业发展和效益,以及金融稳定和社会经济安全网的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金融机构需要关注并融入客户金融健康结果的商业模式。”曽恋云说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原所长张承惠表示:“小微企业的金融健康对于金融系统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的稳定性都有重要意义。同时,中小金融机构在服务小微客户时利用金融科技等手段进行赋能,对于经营主体既有反向约束又有正向激励的作用。”。
“金融+经营”双赋能,促小微金融健康生态正循环
近年来,小微企业在疫情等不确定因素的冲击下,生存境遇受到冲击,如果能通过机制与技术的革新被赋能,提升财务韧性,则有利于小微企业的稳定与发展,更好地承担稳定就业与民生的重担,甚至绽放出活跃的创新力。
此次平安普惠2,072个小微样本调研结果显示,小微企业主并非“数字化白户”,触网率高且求知欲强:75%的小微企业主使用过线上购销平台,43%愿意尝试新的购销平台;92%对营销推广、线上经营等在线课程感兴趣。
调研发现,使用过金融机构O2O赋能工具的小微企业,其经营健康和债务表现更佳。使用过数字化经营赋能工具“陆慧融生意通”的小微客户中,64%实现了盈利,25%无负债,仅11%债务超出了还款能力,经营健康度显著高于非生意通用户;受到过线下咨询顾问赋能的小微客户中,有57%实现盈利。
平安普惠金融研究院认为,金融机构对小微群体的赋能已不仅局限于单一性贷款支持。在实体经济日渐复苏、营商环境逐渐向好的大趋势下,经营与金融健康双赋能的方式,将为小微群体的健康发展提供正循环生态。
未来,机构可通过提供行业社交服务、数字化营销推广、贷款知识课程、金融反诈教育等综合性增值服务,帮助小微企业主拓展生意人脉、扩大经营规模,从而打造健康的小微发展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