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民宿迎快速增长 行业走向纵深发展
“最近暑期预订的客人很多,基本每个晚上都是满房。”成都锦府驿民宿掌柜马莉兴奋地表示,她能够感受到近几年游客对民宿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她所处的民宿行业,也在变得更加规范。
近日,文旅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服务优质的乡村民宿发展格局。
多位业内专家告诉记者,乡村民宿对乡村振兴有重要的带动作用。但乡村民宿的意义和面临的问题又不只是在旅游行业,乡村民宿目前还面临着用地、城乡规划、消防卫生等一系列问题。
供需双提升
2021年底,文旅部发布了31家甲级民宿,锦府驿民宿即是其中之一。这次评选的前提是,于2019年、2021年和今年多次发布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其中对旅游民宿的公共环境和配套、建筑和设施、卫生和服务、经营和管理等方面作出详细要求。
比如,要求客房床单、被套、枕套、毛巾等应做到每客必换,并能应宾客要求提供客房服务,公用物品应一客一消毒,设置不同风格、不同房型的客房,且采取有效隔音措施,客房噪声低于45dB;客房应有方便使用的卫生间,提供冷、热水,照明和排风效果良好,排水通畅,有防滑防溅措施等。
在这些细致标准的背后,是民宿市场要求的提高。飞猪民宿运营负责人雷筱倩指出,在经历了上一个十年的井喷式增长和市场淘洗后,我们国家的民宿业正步入向纵深发展的新阶段。从需求端来看,在刚需型观光旅游之外,体验驱动的休闲度假日益成为主流,强调差异化体验和独特文化的乡村民宿迎来了需求的春天。乡村民宿与经典的酒店住宿和度假体验形成了差异,是丰富消费者旅行选择重要的新供给。
马莉告诉记者,其所负责的锦府驿民宿即是从农家乐发展而来。从农家乐到民宿,是游客对住宿要求的不断提升:“现在游客素质越来越高,他们希望住在体验感、文化氛围更好的地方。这部分人也能承受更高的住宿价格。”需求推动之下,锦府驿不仅引进了星级酒店等服务、卫生、餐饮标准,还打造了自身的文创品牌、茶品牌,甚至组建了水准不低的民宿乐队来满足游客的需求。
《指导意见》中也提到:“合理利用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历史文化、文物建筑等资源突出乡村民宿特色,将农耕文化、传统工艺、民俗礼仪、风土人情等融入乡村民宿产品建设。”
巨大需求之下,民宿的供给量也在飞速增长。中国旅游与民宿发展协会数据显示,从2016年到2020年,我国在线民宿房源数量保持稳定增长,4年间已经从59.2万套增加到了156万套。
越发精致的民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飞猪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期间,各地游客的本地游玩时间相对延长,推动近郊的高星级度假酒店及精品乡村民宿走俏,乡村民宿订单量增长120%。今年端午假期,受益于跨省游“熔断”范围调整、多地出台措施支持文旅行业恢复发展等因素,民宿预订量迎来反弹,乡村民宿的预订量较五一期间再翻倍。
成都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林光旭指出,疫情的重灾区往往是人口高度密集的大都会城市,从空间格局来看,乡村与城市正好形成一种高反差的对举形态。乡村民宿深藏于开阔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之中,在附近的小镇上吃住行游购娱都能有开阔的空间,可以将人口多聚集度降至最低,其优点自然凸显了出来。
带动乡村发展
在今年初发布的《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提到,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的过程中,将支持农民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的乡村民宿、农家乐特色村(点)发展。如今,乡村民宿已经是带动乡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是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乡村民宿对乡村的带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江苏太湖风景区旁的一位民宿总经理告诉记者,他们公司与村集体签订了租赁协议,能够直接为村集体增加收入。而在太湖附近,像这样租赁了村集体用地的民宿还有很多。
除了土地租赁收入外,促进劳动力就业的效果也非常明显。记者采访到的数家乡村民宿,他们的管家、厨师等员工均是来自当地村民。“我家就在附近,每天晚上回家很方便。”河北听松书院民宿的总经理赵学平告诉记者,民宿员工都是来自附近的村庄,他们上班很方便,这样还帮助了很多村民就业。
此外,民宿里销售的农产品、文创,同样能间接提升农民的收入。据马莉介绍,她所在民宿仅茶叶销售一项,就能帮附近茶农增加数万元的收入。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些民宿甚至开始了乡村教育方面的尝试。听松书院民宿的创始人梅静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她在家乡创办民宿的同时,还面向当地村里的孩子开设了公益性的美育课程。村里的孩子可以在民宿里学习美术、雕刻,民宿的收入还可以补贴美育教学。
雷筱倩补充表示,从产业视角来看,旅游具备“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特点,乡村民宿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巧妙切入点,能够提升周边资源价值,带动周边的餐饮、采摘等消费场景,助力解决乡村就业问题。
而乡村民宿的发展,不只是个旅游问题。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旅游与休闲研究室主任戴学锋直言,乡村民宿发展的最大背景是乡村空心化的问题。发展民宿旅游能够让闲置的劳动力找到出路。在一些老少边山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民宿带来人口流动,这对地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边疆巩固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仍有难题待解
“现在制约乡村旅游、乡村民宿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于土地。”戴学锋指出,集体用地用于经营的合法性尚存在争议,所以这次发布促进乡村民宿发展的文件是非常有必要的。
《指导意见》中特别要求保障乡村民宿的用地用房: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自营、出租、入股、联营等方式依法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建设乡村民宿。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示范中,整合资源推动创建一批民宿集中村、乡村旅游目的地等盘活利用样板。
林光旭告诉记者,目前乡村民宿的服务依然缺乏行业规范。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与传统的酒店业相比,民宿所涉及的投资结构更为松散和复杂,在我国,民宿一直缺乏行业协会、相应行业规范和有序的市场监管。一个规模化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应该在项目策划之初就应该将各具特色的,包括民宿在内的住宿产品植入到总体规划之中,这样,在正规立项之后的实施过程中,与之相关的土地、物权和市场经营等问题都能做到有法可依,这样才能减少日后的经济纠纷。
对此,马莉深有体会。在她看来,一些无证经营或者虽然有证经营但经营较差的民宿,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口碑。而一些规模很小的乡村民宿,想要达到某些标准又有很大难度,所以需要制定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规范。
此外,林光旭还为乡村民宿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可以通过乡村民宿+微营地的方式,将城市中的客群分散引流到乡村,将沉睡的原生乡村态旅游资源唤醒,这些正是我们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中应有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