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锂等产品价格接下来有望重拾升势
在进口矿的成本、下半年需求保持刚性的支撑下,碳酸锂等产品价格接下来有望重拾升势。
业绩增长确定性强、弹性靠前,上半年利润增幅中位数超过600%的锂矿板块,仍是部分基金经理今年的重仓股。
但由于4月底以来锂矿股累计涨幅过于可观,叠加市场各方对2023年供需关系好转的预期,该板块已经连续两周回调。至7月20日,Wind锂矿指数距高点最大回撤幅度近14%,个股回撤幅度则更加明显。
不过,21世纪资本研究院注意到,包括第三方行研机构、卖方机构在内的预期已开始松动。其普遍认为,在进口矿的成本、下半年需求保持刚性的支撑下,碳酸锂等产品价格接下来有望重拾升势,甚至挑战前期52万元/吨的高点。
若上述业内预期兑现,将意味着部分锂盐厂三、四季度利润,在上半年高基数的背景下继续拔高,而这可能会导致二级市场对整个板块预期的重新调整。
矿端、锂盐环节矛盾加剧
与其他周期行业类似,锂盐价格与企业盈利呈正相关波动。
碳酸锂、氢氧化锂大幅上涨背景下,全行业处于利润大幅增长状态。据统计,除中矿资源(002738.SZ)外,其他主要锂盐生产商二季度利润规模均呈环比扩张趋势。
不过,衡量利润率高低的因素还包括原料成本,这是下半年影响行业利润率高低的关键。
从锂精矿价格走势来看,目前澳洲矿商Pilbara拍卖价仍然处于6000美元以上高位。
最近一次的是7月13日展开的第七次拍卖,成交价为6188美元/吨,看似较第六次6350美元的成交价有所下滑,但是上次拍卖较为特殊,实则由于买家以高溢价的形式获得独家购买权,并未进行拍卖。
需要指出的是,考虑到当地大部分矿石资源通过入股、包销等方式锁定,Pilbara是少数可以通过市场化出售的矿石供应商。
这使得上述拍卖成交价参考性极强,加之发货时间相对滞后,如13日的拍卖发货日期为8月25日至9月25日,其不仅反映了当前市场的供需,某种程度上还可以将其视为“远期价格”。
正因如此,Pilbara此前几次拍卖也带动了澳洲锂精矿长协价格的上涨。
华西证券晏溶团队统计结果显示,2021Q4和2022Q1,澳洲锂精矿长协价格分别为1600-1800美元/吨、2500-3000美元/吨,几乎都是环比翻倍增长,而2022Q2澳洲锂精矿长协价在5000-5500美元/吨左右。
另据SMM提供的报价,7月20日,6%品位的锂精矿中国到岸价为4900-5100美元/吨。
上述背景下,下半年锂精矿进口价格仍将大概率保持上调,而这将挤压国内大部分锂盐生产商的利润空间。
按照6188美元/吨的成本计算,各家机构得出的碳酸锂生产成本为每吨43.9万元至45万元(含增值税)之间。
截至目前,国内工业级和电池级碳酸锂市场均价尚不过46万元/吨、48万元/吨。相当于按照6000美元的锂精矿生产,锂盐厂利润已经微乎其微。
当然,实际操作过程中,锂盐企业可以通过此前成本较低的原料库存,来平滑公司成本曲线。
例如2021年4季度锂精矿采购价格为每吨2000美元,今年二季度采购成本为5000美元,平均成本即为3500美元。
记者从四川一家锂盐企业了解到,今年6月其仍然有部分2021年时购入的锂精矿,同时上半年也在不断储备原料,而彼时锂精矿价格尚处于相对低位。
不过,上述原料管理的方案无法根本上解决问题,低价原料库存总有用完的一天,锂精矿不断拉升,也会使得依靠长协进口的锂盐厂成本曲线水涨船高。
综上,21世纪资本研究院认为,现阶段锂盐价格只是受制于需求端处于恢复阶段,加之此前低价原料库存未完全消耗,整体盈利情况尚可,使得锂精矿、锂盐价格处于短暂平衡状态,但是在成本端的挤压作用下,平衡注定无法长期延续。
下半年迎调价“窗口期”
打破上述平衡的选择有二,一个是进口矿降价,另一个就是锂盐价格上涨,如此锂盐环节才能保证自身的利润空间。
相比于强势的矿端供给而言,显然是第二个可能性更大一些,而从历年碳酸锂等产品价格走势来看,下半年也或会进入到价格调整的“窗口期”。
复盘本轮锂盐上涨周期,2020年处于探底阶段,2021年行业盈利能力快速修复,2022年则呈现出高位进一步拉涨的走势。
其中,除2017年外,2018年至今其他年份的二、三季度锂盐价格均没有太好的表现,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的特点。
背后原因是,天气因素所导致的供给端弹性问题。
以盐湖股份为例,虽然近几年通过技术实现了秋冬季的生产,但是整体产能显然不如二、三季度释放更为充分。
百川盈孚追踪的碳酸锂产量数据显示,今年1、2月,青海月度产量在5000吨出头,3、4月提升至6000吨,到今年6月已经大幅增加至8000吨以上。
与往年不同的是,除了上述盐湖产量对供需关系的季节性波动影响,今年二季度还受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因偶发性事件,导致需求端阶段性减弱的冲击,这使得二季度锂盐环节面临一定累库压力。
21世纪资本研究院根据第三方行研机构数据库发现,今年初到3月11日,碳酸锂社会工厂库存始终处于下降阶段,此后小幅上升至今年5月底。
上述数据库样本由国内多家头部锂盐企业库存数据构成,具备很强的参考意义。同时,上述库存变动数据,也与碳酸锂价格变动节点基本保持了一致。
百川盈孚数据显示,库存下降期间,碳酸锂市场均价由每吨28万元涨至接近52万元,库存回升期间,碳酸锂由每吨52万元回落至47.5万元左右。
5月底、6月初,新能源汽车需求逐步恢复,库存数据再次小幅下降,碳酸锂价格开始松动反弹。
SMM锂行业首席分析师马睿持有类似判断,“2022年初,国内碳酸锂处于去库存阶段,进口减量也导致碳酸锂去库程度明显加深。到二季度,随着青海等地区盐湖供应量恢复……在供应增加、需求减弱的供需面下,国内碳酸锂市场短暂逆转为累库。”按照她的预判,下半年,碳酸锂市场将多维持小幅去库的节奏,四季度进入年末抢装阶段,海内外需求快速上行,或将促使供需缺口进一步拉大,碳酸锂现货报价上行。
对比本轮锂价上涨周期,2020年、2021年锂盐价格上涨节点,也分别从2020年10月中旬、2021年8月上旬开始。
因此,在年内整体供需维持紧张的背景下,下半年锂盐价格仍然存在冲高的可能。当然,具体幅度如何,还要观察上述库存去化程度,以及需求端的恢复情况。
成长股和周期股之辩
下半年锂盐行业景气度仍会维持高位,但企业之间的盈利则会受到成本端的不同而出现一定分化。
不过,上述预期只能解决企业盈利趋势的问题,可以知道上市公司今年大概可以赚多少钱,二级市场情绪、资金、预期等变量却无法解决。
仅以Wind锂矿指数为例,该指数包含了大部分的锂矿股,近两年呈现宽幅波动走势。
虽然整个板块的投资逻辑十分顺畅,“锂盐上涨—企业盈利提升—估值水平下降—股价上涨”,但是锂盐上涨并不等于锂矿股的上涨,二者上半年反而呈现“负相关”的走势。
比如2021年一季度、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底,该板块已经先后出现两次产品价格与股价的“背离”,其中较为典型的是第二次。
今年初,碳酸锂等锂盐价格势如破竹,行业利润率快速扩张,但是股价却连续调整,多只成份股回撤幅度超过40%。
4月末至今,锂盐维持高位“滞涨”,Wind锂矿指数却取得了78.4%的上涨,创历史新高的同时,多只成份股期间涨幅超过100%。
在近两月积累可观涨幅的背景下,二级市场也已经出现分歧,这从部分基金二季度对“锂业双雄”的增减持情况便可看出。
事实上,市场各方对于锂矿板块应该采用周期股,还是成长股的估值标准的辩论也未停止。
如某重仓锂盐板块的基金经理认为,应该采用成长股20倍到30倍的估值标准,而目前很多一体化锂盐生产商的估值只有10倍出头。
另外一种声音则认为,随着近两年新增产能的释放,后续供需关系逆转后面临高位回落的风险,只能与其他周期行业一样给出10倍左右的估值。
估值标准的难以统一,叠加近两月累计的巨大涨幅,锂矿股近期高位回撤后,开始重新寻找方向。
对此,研究院认为,锂矿、锂盐行业的景气度,始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所带来的需求增量,其他成熟周期行业需求“总盘子”则保持相对稳定,无法如锂盐这般需求端动辄出现50%以上的增长。
同时,在二季度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过程中,锂矿、锂盐价格稳定,价格运行独立于整体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更多受到自身供需关系因素影响。
从以上角度来看,中短期可以将锂矿股看作是成长股,后期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相对成熟,则可以将其估值体系转化为周期股。
当然,成长股、周期股的争论现阶段还难言对错,只有二级市场交易出来的价格才是正确的。
此外,市场情绪、资金和预期等因素也会影响二级市场估值水平,低于10倍,甚至是低于5倍都无法确定就一定是安全的。
比较极端的周期股案例是中远海控,公司预计上半年EPS为4.02元,卖方2022年盈利预期为6.97元。
但至7月20日收盘,公司股价仅为14.5元,相当于估值只有2.0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