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宏观 >

大数据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2-07-14 10:04:29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日新月异,为全球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发展注入全新动能,已成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发展源泉。我国文化产业要积极顺应数字时代的客观发展要求,乘大数据技术之东风,促进同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培育智能交互、数据驱动、开放共享的产业发展新业态和新模式,为建设更高质量共同富裕贡献强大精神力量。

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要有新担当

2018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4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4.50%。截至2020年,我国文化服务业、文化制造业以及文化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已经分别达到28874亿元、11710亿元和4361亿元,文化产业整体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边际贡献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仍然维持在4.43%。在疫情冲击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依然取得较大成就,展现出很强的发展潜力,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力量功不可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精神力量。在新时代,我们要更加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一)全面优化文化产业链条,营造高质量产业生态

良好的产业生态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通过完善文化产业链条各环节,达到合力并举、统筹优化的效果,有效提高文化产业的生产效率和发展水平。一是推进文化产业供需两端结构升级优化,实现供给和需求高水平动态平衡。一方面要以新兴消费需求牵引高质量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畅通文化产品和服务宣传渠道,鼓励文化消费嵌入各类消费场所,提升文化消费的便捷性、多元性、体验性,大力激发文化产品和服务消费主体活力,深入挖掘文化消费潜力;另一方面以高端品质的供给有效匹配丰富多样的文化需求,注重文化产品和服务精细化、个性化和柔性化定制生产模式,向社会提供品质优良、精准匹配、客户导向、层次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二是加速形成多点支撑、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文化产业空间布局。一方面将文化产业作为重要内容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统筹规划全国文化产业布局,构建和强化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如京津冀文化产业群、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群、长三角文化产业群、西北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等;另一方面要发挥文化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乡村自身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筑造“一村一乡,各有千秋”特色乡村文化产业,将文化产业融入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性成果。三是推动文化产业同上下游行业的有机融合,营造互促共荣的良性互动氛围。积极促进创意文化产业同旅游、制造、建筑、信息、农业、体育、健康等上下游相关产业深度双向融合和相互促进,实现文化产业企业链的协同与延伸,以文化塑造旅游等产业的人文内涵,以旅游等产业引导文化领域消费,促进文化“产业化”和相关产业的“文化化”,积极探索各类“文化+”的新模式,形成多维、活跃的文化产业生态环境。

(二)有效推动文化产业创新,注入数字化强大动能

在“数字时代”,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5G、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是促进文化产业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为文化产业创新和升级提供了广阔的源泉。文化产业要积极运用好科技力量,把握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契机,以高端科技赋能文化产业,线上线下双线融合,从而提高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一是加强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顶层设计,加快全国范围内数字经济促进法的制定,构建更有利于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支持环境。二是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探索超高清、5G、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基础设施同文化产业结合的商业应用场景,助力传统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各类型数字技术的强大功能,培育开拓云演艺、云展览、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文化产品和服务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沉浸式、交互式的文化体验全新场景,引导激发产业创新和居民消费双重潜能。

(三)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国际合作,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合作体系

中华文化是中国对外沟通的重要媒介,加强文化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是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有利于各国和地区间求同存异、相互包容、博采众长、美美与共等美好愿景的实现,推动全球范围内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协同并进。一是要推动我国文化产业高水平“走出去”,大力建设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和会展平台,提升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支持特色文化企业走出国门,积极向世界宣传和推广饱含历史底蕴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我国先进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二是引导国外先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引进来”,实施多层次、多渠道和多元化的产业投融资激励政策,吸纳世界各地多元多彩的优秀文化,丰富广大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形成文化产业领域欣欣向荣、万物竞发的开放包容、有序竞争的发展局面。

大数据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数据资源呈现指数爆炸性增长、海量集聚的鲜明特征,大数据等高效工具不断涌现,实现了在有限时空内对现实世界的数字化映射,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在数字化时代,文化产业要巧借大数据之力,乘新科技之风,把握好新时代发展的机遇,充分发挥大数据赋智赋能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一)以大数据延伸和畅通文化产业链条,提升文化产业生产效率

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和全方位多环节合力效能,依赖于供需两端间、文化产业集群间和上下游各产业间信息的高效互通,必须充分发挥大数据的规模性、高速性和结构多样性优势,强化产业链各环节对于数据信息的获取、存储、分析和预测能力,促进文化产业链条的统筹优化、协同发展。一是要以大数据提高供需两端匹配度,精准反映文化消费需求内容,利用大数据云平台打破人才、资金、资源的地域限制,有效推动文化产业供给端的结构性高端化。二是以大数据引导文化产业集群间的高效定位,准确判断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和特色所在,培育专业化、特色化、集聚效应明显的集群式结构布局,加强文化创新创意资源联动,扩展文化产业链空间,提高文化产业集聚区核心竞争力,避免集群间文化产业形式和内容高度雷同、个性化低等问题。三是通过大数据技术的普及,加强文化产业上游和下游数字化渗透,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行业跨界融合,实现信息共享、数据互通、分工协作和资源配置优化,增强智慧决策和抵御风险冲击的能力,从而提升文化产业整体的生产效率。

(二)以大数据引领和加速文化产业创新,提高文化产业数字化水平

数字化引领时代潮流,大数据是数字化时代最重要、最典型的数据生产、处理和使用技术之一,能够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一是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助力文化产业领域相关政策的科学制定和对接实施,加强各部门、各地区政策方案的联动和共振效应,以创新友好型的顶层设计,夯实大数据技术等文化产业创新的底层逻辑。二是以大数据技术催化文化产业云直播、云音乐、云旅游、云会展等新业态、新模式、新体验,加速大数据在新型文化场景中的应用落地,打造文化产业升级和文化消费扩张的数字化新突破口。

(三)以大数据构筑和开拓国际文化产业合作新局面,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以数据驱动为核心、以平台为支撑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模式成为国际贸易发展主流趋势,我国文化产业要构建大数据技术开拓文化产业国际合作新局面,构筑互利共赢、各美其美、开放包容、平等和谐的文化交流伙伴关系。一是要利用大数据技术高效算法平台、复杂信息挖掘能力等优势,形成有利于国际社会理解、认识中华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畅通渠道,鼓励向国际市场推广既彰显民族文化精髓又极具时代创新表达的数字文化精品,提升文艺作品国民认同度和海外认知度。二是要以大数据技术作为文化产业引进来的“传送带”和“安检门”,一方面要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优秀先进、多元独特的异域文化线上消费便捷性,打破传统地理限制和疫情阻碍的壁垒,丰富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精神消费的餐桌,激励我国文化产业兼收并蓄、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把好“核心价值”关口,发挥好和发展好大数据技术的强大功能,防范庸俗化、贫瘠化和趋同化文化产品和服务输入所引致的市场泛娱乐化、消费者畸形落后审美以及“数据主权陷阱”问题,不断提升我国产业数字治理和审查水平,切实做优产业数字化下文化安全保障工作。

(四)以大数据缩小城乡文化产业发展差距,助力解决城乡文化消费不平等问题

当前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呈现产业规模较小、人才资金短缺、市场信息闭塞、文化资源特色开发不足等短板,如何利用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发掘乡村本土资源优势,将文化产业融入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成为重要课题。一是要为乡村文化产业升级注入大数据技术的数字化元素,为乡村产品和农业产品提供文化附加值,提高乡村文化产业生产效率和个性化发展,加快缩小城乡文化产业发展鸿沟。二是以大数据技术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数字化,促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智慧博物馆、数字图书馆、文化云平台等文化消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激发乡村居民的数字文化消费热情和积极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