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保护好治沙成果和权益,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
小暑节气将至,连日来雨水送爽,西山远望,清风万里,祖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绿意盈盈。今天我们看到京津冀蒙乃至西部沙漠地区多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与八九十年代每年三四个月黄沙滚滚的情景形成强烈的反差和鲜明的对比。
三十多年前,京津冀地区曾深受沙暴肆虐的困扰,尤其是库布其沙漠、浑善达克沙地对北京的沙尘侵扰让北京人民吃了不少沙尘之苦,西部沙区人民更是苦不堪言。
“黄沙滚滚漫天来,白天屋里点灯台。行人出门不见路,庄稼牧场沙里埋。”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内蒙古库布其沙漠传唱的民谣道出了当时沙漠民生的困苦。
“登高望远全是沙,一刮大风不见家。庄稼田地被沙压,流离失所奔天下。”甘肃武威腾格里沙区流传的民歌,留下了三十年前沙区生存艰难的愁苦。
甘肃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治理过的一片区域。(资料图) 魏建军 摄
华夏九州地大物博,却有约四分之一的国土是荒沙荒漠。三十多年来,在国家支持下,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沙害治理。党的十八大为中国治沙打开了新道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治沙企业、治沙人更多地享有“谁治理、谁受益”的生态补偿机制政策红利。防沙治沙从过去的“冷板凳”变成了今天的“热词”。
工作人员行走在塞罕坝机械林场(2017年7月14日摄)
今年是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的收官之年。20年来,北京的生态环境质量已发生了显著的改善,查阅2000至2021年的数据,强沙尘天气减少了50%以上。我们在北京可以尽情呼吸清新的空气,出门再也不用纱巾遮面。自驾出游一路西进,绿洲美景连绵不断,仿佛千年大漠、丝路穿沙只是传说。可谁又能真正体会“治沙难,难治沙”,种树治沙,比养育一个孩子还要难?治沙的辛苦、辛酸,凡是参与过治沙的企业和治沙人都刻骨铭心。治沙人熬了三四代,一寸寸汗水心血,才换来一寸寸沙漠绿洲。第五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提出“要保障沙漠治理者的合法权益,让参与防沙治沙的企业、个人经济上得到合理回报,充分释放市场、企业、社会组织的活力”。
库布其沙漠第一条穿沙公路
三十年治沙成果来之不易,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希望社会公众同情和支持治沙人、治沙企业,希望各级党委、政府一如既往的、更有力度更有强度的支持治沙事业,坚决依法保护治沙企业和治沙人的治理成果和合法权益,呵护他们的积极性,共同促进治沙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治沙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沙漠地区无论发展什么产业,一定要把保护沙漠生态作为优先战略,坚定不移地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定不移地践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保护沙漠绿水青山,调动全社会保护沙漠生态环境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