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向资金净流出?如何影响A股?——挖掘“聪明钱”的秘密
来源:华夏基金
不少投资者在阅读财经新闻的时候,会经常看到类似的消息:
“北向资金全天净流入XX亿元”、“北向资金尾盘进场抢筹”、“北向资金连续X个交易日净买入”。
似乎各路报道都对“北向资金”保持了高度的关注。当北向资金大幅净流入时,投资者经常会对A股未来的走势预期较为积极,而大幅净流出时则会相对偏悲观。
本周以来,北向资金大幅净流出107.22亿(来源:Wind),叠加今日指数盘中经历了来回震荡调整,关于A股变盘在即的声音再度响起。真的如此吗?
北向资金到底是什么意思?观察北向资金的动向有什么意义?北向资金的动作对A股又会带来哪些影响?
接着看,带你好好捋一捋。
01
北向资金是什么?
在我国股市当中,“北”一般指的是沪深两市的股票,而“南”就是指港股。
“北向资金”又被称为“北上资金”,顾名思义就是从南边的香港向北边沪深两市流入的资金。类似地,“南向资金”就是从内地流入港交所的资金。
事实上,这两个概念都是从“陆股通”引申出来的。陆股通可以分为沪股通(2014-11-17开始交易)和深股通(2016-12-5开通),分别对应着在香港开户的投资者“买上交所股票”和“买深交所股票”。自开通以来,陆股通便成为了外资增配A股的重要渠道。
——为什么北向资金值得关注呢?
1)北向资金是A股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
外资进入A股,主要可以通过陆股通、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和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三种方式,但在外资的持股渠道中,陆股通占比接近90%。
自陆股通开通以来,外资借道陆股通流入我国股市的步伐便在逐步向前,截至2022-6-14,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人民币1.67万亿,已经成为A股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来源:Wind)
2)北向资金在A股的成交占比逐步上升
从持仓规模来看,截至2021年底,北向资金持股市值合计2.76万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从15年的0.3%大幅提升至21年的3.7%。
从成交金额来看,北上资金成交占比从2014年的不足1%提升到当前稳定的10%以上,最高时一度达到15%的水平,的确不容忽视。
因此,北向资金的动向值得投资者留意。
02
北向资金的构成?
虽然都被称为“北向资金”,其实还可以大致细分成以下两类:做长线的配置型资金和做短线的交易型资金。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根据北向资金的托管机构类型来大致分辨其资金属性。从各路资金的流动情况当中,也能窥得端倪。
1
配置型外资:长线配置型资金,主要托管于外资银行,伴随着A股在全球资产权重的抬升,长期稳步流入。
2
交易型外资:国际主流对冲基金等交易型资金,主要托管于外资券商,阶段性波动较大,常常主导北向资金短期的大进大出。
3
国内游资:也就是之前被提及需要逐步整改的“假外资”,主要托管于中资券商,波动介于前两者之间,且流入规模基本徘徊在百亿上下。
今年3月,在美联储加息扰动、“俄乌争端”叠加A股流动性风险的极端悲观环境之下,北上资金在保持了连续17个月的持续流入后,在该月大幅净流出450亿元。但4月以来就开始恢复了“买买买”的趋势,6月第一周更是大幅净流入超350亿元,创下了今年以来单周净流入的最高水平。
与此同时,配置型资金的累计流入早已经从3月短暂净流出的低点爬起重拾升势,而交易型资金仍处于净流出并逐步回补的过程中,二者之间的区别是比较明显的。
截至6月17日,北向资金今年累计净流入575亿,其中配置型外资净流入900亿,而交易型外资净流出102亿。
(来源:Wind,中信证券,截至2022.6.17)
背后的原因也不难理解,交易型资金追求的是短期趋势,波动本就较大,也经常反映出对冲基金的特征。而对于配置型外资而言,近来的持续流入体现的就是对于A股盈利和我国经济见底回升的预期,以及对中国市场的长期看好。
事实上,从持仓市值来看,目前配置型外资在北向资金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份额占比近8成,而且这一比例在过去的4年中有增无减。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持续推进,以及国际指数的继续扩容(比如说MSCI提升A股的比例、A股加入富时罗素指数等),配置型外资长期流入A股有望成为大势所趋。
03
北向资金真的“聪明”吗?
一直以来,北向资金都被称为“聪明资金”,因为坊间普遍认为北向资金对行情的把握较为准确。
那么,这一说法有依据吗?
对北向资金的表现进行回测可知,在过去的几年间,北向资金相较沪深300指数取得了稳定的超额收益,的确体现了较为良好的业绩。
(来源:Wind,2014-2020年度数据源自东兴证券。注:当年盈利=本年末持仓市值-当年净流入-去年末持仓市值,收益率=当年盈利/(去年末市值+当年净流入))
即便是在仍处于建仓期的2015年,北向资金的年收益率也跑赢了沪深300;而在2016年全市场基金普遍折戟之际,北向资金仍然取得了年度正收益。
由此可见,北向资金的确是“聪明”的。
那么北向资金的“聪明”主要来自哪些方面呢?东兴证券的研究结果显示,北向资金的超额收益同时来源于行业选择和择股,2017年之前,选择行业的水平更高;2017年之后,择股能力更为优异。
从行业偏好来看,截至2021年末,北向资金偏好的前三大行业分别是食品饮料、新能源和医药。与2020年相比,北向资金明显增加了新能源的占比,同时降低了食品饮料和医药的比重。
从持股倾向来看,北向资金的特点是:1)偏爱白马股;2)偏好高市值、高收益、高成长性的“三高”股票(市值>3500亿元,ROE>4.5%,净利润增长率>50%),以及各细分行业的龙头股。
由于最近两年市场风格转换,白马股整体表现相对疲软,叠加北向资金规模逐步增大,北向资金累积收益优势有所下降。比如说在2021年的结构性牛市之下,代表A股市场整体的万得全A上涨9.2%,而北向资金小亏0.4%。
当然,北向资金从2015-2021年取得的年均复合收益率达到15.4%,远远领先同期万得全A的7.9%,明显战胜了市场整体。
不过,北向资金虽然“聪明”,但投资者也无需神话其表现,因为从年化收益率的角度来看,北向资金和主动管理的偏股公募基金相比,并没有取得明显优势。
(来源:Wind,偏股公募基金表现采用相应的万得基金指数收益率,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
背后的原因在于,北向资金与国内公募基金在选股层面具备高度相似性。开源证券统计了每个财报季北向资金重仓的50只个股构建投资组合后发现,其走势与主动股基的表现基本一致。
背后的原因在于,北向资金与国内公募基金在选股层面具备高度相似性。开源证券统计了每个财报季北向资金重仓的50只个股构建投资组合后发现,其走势与主动股基的表现基本一致。
由此可见,专注于优秀的基本面、重视企业盈利,可能是长期绩优大资金的共同特征。
04
北向资金如何影响A股?
北向资金的影响力究竟如何呢?
海通证券e海通财对18年到20年的数据进行回测发现,从日、周涨跌幅来看,北向资金与市场涨跌并没有非常一致的走势。北向资金时常是跟随市场涨跌幅波动,而其资金的流入流出,对次日大盘涨跌预测的准确性为54.2%,对非高频交易的普通投资者而言,作为单一指标来预测后市的胜率不会有特别明显的提高。
德邦证券统计了今年近5个月的交易日数据后发现,北向资金净买入额和万得全A的相关系数为0.15,与上证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16。换言之,有一定正相关性,但并没有特别高。这说明北向资金流向对当日市场走势的影响只能作为参考,并不能得出北向资金流向与沪深指数涨跌一致的结论。(来源:邦德证券)
即使不考虑这些统计数据,北向资金对A股择时的影响可能也并不像部分投资者想象中的那么明显。
举个最近的例子,6月13日,受到外围市场影响,北向资金大幅净流出135亿,上证指数当日下跌0.89%,但随后两个交易日分别上涨1.02%和0.5%,成功收复3300点,其间北向资金又回流173亿元。(来源:Wind)如果投资者真的跟着北向资金“杀跌”,最后可能又变成无奈“追涨”了。
因为从本质上来看:
第一,北向资金在A股的成交占比仅在10%左右,即便考虑到市场中还存在着部分跟踪北上资金交易的资金,会导致其实际影响力高于成交占比所代表的影响力,但内资依然占据着主导力量和定价权;
第二,主导每日大进大出的主要是交易型外资以及部分国内游资,而对投资者中长期投资更具备参考意义的应该是具备趋势性的长线配置型外资。
05
北向资金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动向?
那么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北向资金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动向呢?
首先,作为A股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北向资金如果保持净流入态势的确有望为市场带来更多活水。当下对配置型外资而言,是否增持A股主要取决于两股力量的博弈。一方面,美联储加息缩表,美债收益率上升、美元走强,可能会导致外资回流美国。另一方面,我国宏观经济领先美国一个身位,美国通胀飙升,市场已经开始交易美国经济衰退的预期;而我国正处于流动性宽松的环境,政策“稳增长、稳经济”意图明确,“经济底”正在逐步清晰。如果下半年盈利和经济增长如期复苏,外资看好A股的趋势也有望延续。
其次,前文中说过,行业配置是北向资金非常重要的超额收益来源,而且2017年以来,北向资金在行业上的偏好也会随着市场风格发生演变。因此,其在行业方面的动向也可作为风格选择的参考。
那么,近来北向资金主要加仓了哪些行业呢?
过去5周,配置型外资净流入前三行业分别为电力设备及新能源、食品饮料和基础化工,净流出前三为家电、房地产和非银金融。
(来源:Wind,中信证券,截至2022.6.17)
交易型外资净流入前三分别为食品饮料、银行、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净流出前三为电子、轻工制造和建材。
(来源:Wind,中信证券,截至2022.6.17)
由此可知,配置型和交易型外资在新能源和食品饮料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共识,这两个板块近期的表现的确也比较强势。
事实上,配置盘偏好成长板块这一点,与我们的观点较为一致。因为在盈利仍处于下行阶段时,成长风格超额收益的确定性通常更强。
至于A股是否即将变盘,我们预计接下来市场大概率维持宽幅震荡格局,没有恐慌的基础,但指数层面大级别机会的基础也暂不具备。结合风格研判和二季报预期,一方面,可以逢低关注新能源(新能源车、光伏、风电)及政策边际改善的互联网板块等,以及具备轮动补涨预期的CXO、医疗服务等;另一方面,从“稳增长”和通胀收益链条的角度,关注地产及上游建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