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医学城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智力引擎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由成都医学城内企业——四川科伦博泰生物医药股份公司联合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搭建协同创新机制,组建生物靶向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这也是成都市获批的第8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是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共同的要求。按照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总体部署,成都医学城是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重点产业链的主要承载地和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地。生物靶向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落户,推动温江区乃至成都市生物医药产业走向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构建涵盖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创新—公共技术服务全链条的创新平台体系,为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医疗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建圈强链”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温江区相继新增两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新增一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成都医学城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第十批)名单。“国字号”创新平台纷纷落地温江,与企业、科研院所协同创新,解决跨行业、跨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注入智力引擎,全区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建平台强功能加速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四川科伦博泰生物医药股份公司于2016年在温江设立,是成都创新药链主企业科伦药业的控股子公司。目前已拥有1000余人的高素质创新研发及生产团队,其中包括从全球制药工业界引进的100余名领军人才;已开展60余项创新药物研究,获批并开展临床研究14项,NDA受理1项,其中2项在中美两国同时开展临床研究,数个创新项目和专利实现了对欧美发达国家的海外授权。
正因为在创新药研发上拥有超强实力,此次牵头组建生物靶向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重任落在科伦博泰身上。科伦博泰将联合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药科大学等高校院所,以及四川科伦药业、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等单位,围绕生物靶向药物研究与产业化,搭建靶向序列发现及优化、快速筛选与成药性评价、制备工艺研究及质量控制和工程化研究等4大关键共性技术平台,持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生物靶向药物。
在成都医学城良好创新生态的孕育下,一大批优秀企业在新药研发领域崭露头角,全区在研在产药械品种达1422个,进入临床的I类新药34个。研发出全球首款进入临床的“四特异性抗体”的四川百利就是其中的佼佼者。2022年2月,温江区组织申报的“四川百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成功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是我国目前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技术创新平台之一,唯有创新能力强、技术水平领先、示范作用大的企业才有机会入选。
四川百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以多特异性抗体生物药研究与开发为主攻方向,目前共有16个全球首创或同类最优在研药物,其中7个处在临床研究阶段。有望从2024年开始,每年1—2个创新抗体药物和ADC药物获批上市。
迄今为止,温江区共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研发中心9个、省级研发平台193个,形成了从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到产业化的全链条、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体系。下一步将充分发挥平台优势,促进生物医药高层次人才团队聚集,助力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等链主企业和上下游企业引育,加速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塑造城市未来比较竞争优势。
盯链主育链群增强优势产业带动力
“药明康德是温江创新药产业链的链主企业。”温江区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以来,约10万平方米的药明康德成都研发中心在成都医学城陆续投入运营,为客户提供新药研发等服务。
药明康德这样的CRO(医药研发外包)企业正帮助医药企业不断降低研发门槛,助力客户提升研发效率。“药明康德可以为园区很多企业赋能,当企业遇到技术上解决不了的问题,都可以去找药明康德。”该负责人说。
链主企业对产业链有着巨大的整合作用。当药明康德落户温江后,许多产业链上下游的链属企业也纷至沓来,集萃药康作为试验动物供应商,其落户填补了药物研发的关键环节。药明康德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共建GCP中心,使得医药企业在温江本地也能进行临床试验。
与此同时,产业链左右岸的企业也集聚而来,中西部最大CRO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2021年下半年,另一家CRO头部企业——维亚生物新药孵化中心项目在成都医学城竣工投运,已面向国内外早期新药研发项目进行孵化、转化、生产。
3月18日,温江区举行2022年产业建圈强链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活动中开工的通瑞生物成都温江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30亿元,建设以放射性创新药物为主的研发、生产基地和全国总部。这意味着在“核药”领域,温江又开辟了新的细分赛道。
当前,温江区按照“链主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模式,靶向招引一批价值链高端领域和关键环节项目。在创新药方面,以药明康德为链主,科伦、海思科、罗欣、百裕、百利等为龙头,200余家链属企业聚链成群的产业格局基本成势。
在高端医疗器械方面,初步构塑了以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四川分中心为链主,博奥、利尼科、美创为龙头,150余家链属企业聚链成群的格局。
在医疗人工智能方面,依托四川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院、希氏异构等精准补链、壮大规模。
在医疗服务方面,新引进世界知名的勃林格殷格翰,聚集医疗服务机构64家、互联网医院25家。
由温江区委、区政府领导担任重点产业链“链长”,明确绘制产业链全景图谱、制定完善产业政策等5大职责,围绕顶层设计、主体引育、要素保障单个关键环节谋划实施12条推进路径。聚焦链群培育,温江区正在引优育强链主企业、梯度培育链属企业、链式催生有根企业,努力构建“一个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一条产业链发展”的良好格局。
优生态聚要素提升融合共生支撑力
在四川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院院长尧德中看来,他的科研成果能从电子科技大学走出来,与温江区合作进而踏上产业化道路,当地优良的产业生态起了决定作用。
人才是发展“第一资源”。温江区大力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进工程,构建“政务服务+创业服务+生活服务”全环节人才服务链,集聚领军人才191名。为了招引尧德中团队,温江在全省设立了首个由区县一级政府主导的新型事业单位。“这种体制对高校科研人才更有吸引力。”尧德中表示。四川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院投运后,已累计孵化脑科学领域企业5家,建起了一支脑科学研究团队,在全国脑信息方面处于第一方阵,成为人工智能产业链上重要一环。
以“大创新”的气魄,温江主动承接高校院所知识外溢,建设环高新知识经济圈,全区大学科技园孵化培育有根企业150余家。目前,温江与电子科大校地共建的“三医+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园已主体封顶,为医疗人工智能的发展备好了科创空间。
在增强产业人才吸附力的同时,撬动金融资本的推动力。温江构建“财政引导基金+国有经营资本”双轮驱动的产业投资基金体系,形成总规模超150亿的产业投资基金群,引入远洋集团设立总规模40亿元的全市首只生物医药产业投资母基金,成功推动智慧医疗大数据中心等4个产业化项目落户。
与此同时,温江全国首创“提醒服务”,营造稳定公平可及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护航保驾。
温江区将加快完善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中介机构、产投基金、领军人才集聚共生的产业生态体系,努力打造西部领先、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医药健康产业高地、成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生态活力区,加快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力争2022年创新药、绿色食品、文化旅游三大重点产业链产值分别突破1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