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宏观 >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时间:2021-12-16 13:04:1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中国当前仍然处于工业化持续较快推进阶段,这就意味着目前既不能比照发达国家的标准制定能源消耗指标,也不能为了减碳节能过度压缩“两高”产业的生产,否则就可能阻断产业链、供应链的内在联系,可能形成断点和堵点,抑制生产供给能力的充分释放。

由于企业和居民都是顺周期行为特点,市场形势不好,企业会谨慎投资,居民会谨慎消费。扩大内需必须充分发挥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的作用;必须通过提振政府投资,带动企业投资,带动就业和居民消费。

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做好工作,国内大循环就会全面畅通,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就会充分释放,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就会极大巩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必将全面落实。

近期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笔者认为,这三重压力主要源于国内大循环还没有全面畅通。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从供给端看,受运动式减碳等问题影响,在产业链、供应链中居于重要位置的能源和大宗原材料的生产和供给受到影响,制约了循环的畅通;从需求端看,外需和内需恢复不同步,投资、消费等内需增长比较缓慢,且存在下行压力,从而制约了经济增长潜力的释放。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做好工作,国内大循环就会全面畅通,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就会充分释放,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就会极大巩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必将全面落实。

必须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实现国内大循环的畅通

2021年1季度至3季度,中国季度GDP增长率(同比)分别为18.3%、7.9%、4.9%;以2019年为基期的两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5%、5.5%、4.9%。从10月至11月份已发布数据看,经济有趋稳迹象,但中国经济正面临新的下行压力,尚需进一步观察。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其核心是要在极其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坚持抓牢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坚持谋划好经济发展这篇大文章。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强调的,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全党都要聚精会神贯彻执行,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社会再生产是一个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过程。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社会再生产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分析,认为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这个循环过程,可以从生产角度展开,可以从商品角度展开,也可以从货币角度展开。一旦循环出现堵点和不畅,从各个角度都可以观察到问题。

从宏观角度看,社会再生产的周期运动,也表现为供给与需求在总量方面的相互适应和相互决定的过程。具体来看,生产与流通形成供给;分配和消费、投资的愿望形成需求。供给与需求通过交换建立联系,形成相互适应、相互决定的关系。因此,必须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全面实现国内大循环的畅通。

必须保证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动态畅通

中国已形成了强大的生产供给能力: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超过1.3万亿斤;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有比较充分的要素供给保障,包括近9亿劳动年龄人口,2.18亿大专以上教育的人口,7000多万高中及以上学校的在校生,2.9亿左右的农民工;充沛的资金供给和活跃的市场技术创新活动。因此,中国经济具有强大增长能力,潜在经济增长率仍然在8%以上。

充分释放生产和供给潜能,必须保证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动态畅通。中国当前仍然处于工业化持续较快推进阶段,从产业结构特征看,重化工业、重加工业等制造业,在工业中仍然占有较大比重。这就意味着目前既不能比照以服务业为主的发达国家的标准,制定能源消耗指标,也不能为了减碳节能过度压缩“两高”(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生产,否则就可能阻断产业链、供应链的内在联系,可能形成断点和堵点,抑制生产供给能力的充分释放。因此,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传统能源的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要坚持节约优先,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我们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切实协调好减碳与畅通国内大循环、充分释放经济增长潜力的关系。

必须牢牢把握住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

在需求方面,中国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和14亿多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的内需市场,并且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相联系。中国也有巨大的投资需求。要充分发挥好内需的巨大潜能,通过提振需求促进生产和供给能力充分释放,拉动经济回升向好,尽快回归合理区间。

要看到,制约国内大循环全面畅通的关键问题之一是需求不足。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中国的外贸出口增速自2010年后总体持续下降;受城镇化推进不平衡等问题的制约,国内投资增速自2010年后也持续下行;受出口、投资需求制约,企业营收持续下滑、居民收入增速下降,消费需求增速自2010年后持续降低。需求不足的矛盾已存在很长时间。需求不足,微观看会恶化企业的市场预期、抑制生产经营活动扩大;宏观看会形成产能过剩和人力资源等要素利用率下降。

因此,畅通国内大循环、带动内外双循环,必须牢牢把握住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尽快解决需求不足问题。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

必须着力抓好绘蓝图、补短板、强基础的工作

由于企业和居民都是顺周期行为特点,市场形势不好,企业会谨慎投资,居民会谨慎消费。因此,扩大内需必须充分发挥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的作用;必须通过提振政府投资,带动企业投资,带动就业和居民消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为此,要着力抓好绘蓝图、补短板、强基础的工作。

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重点要实现“从有到好”的历史跨越,这需要政府带头做表率。比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保设施的水平要全面提高。在城市地下管网、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体系、大江大河水利治理体系,以及教育、医疗、卫生这些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等方面,都要高标准高水平起步,要依据未来现代化的标准把这些工程扎扎实实建设好,为第二个百年以及更长远的发展奠定更高的基础。为实现这些目标,要通过多方面努力着力提振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带动企业投资、带动就业和居民消费,使扩大内需效果显著增强,要立足于提振经济增长来实现财政的可持续。面向现代化宏伟建设蓝图,要抓紧做好长远发展规划,科学指导重大项目选择,通过发行专项债、长期建设债等形式,充分用好中国经济长期高成长的红利,既有效提振当前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又为长远发展奠定高水平基础。

绘蓝图、补短板、强基础方面工作取得的显著进展,将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全面得到提高,会有力地推动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这也会给房地产发展带来新的空间和机遇。随着城镇人口特别是户籍人口持续较快增长,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在房住不炒原则下,对房地产发展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地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就是要把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协调好、发挥好,促进城镇住房更合理的布局,更高标准、更高质量的建设,进而加快满足日益增加的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居住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推动房地产投资持续活跃。通过多策并举,必将在扩大内需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必然会尽快解决需求收缩的压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