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模式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尽管是冬季,但福鼎市嵛山镇东角村依然热闹,充满年代感的石头房错落排列,一批批慕名而来的游客正往村里走去。“渔村很有特色,傍晚还可以看到落日和海平线交相辉映,非常漂亮。”游客李鼎豪说。
东角村位于中国十大美岛嵛山岛的东部,村域面积3.56平方公里,是嵛山镇最大行政村。全村共475户1650人,有大小船舶100多艘,拥有耕地350多亩,林地3000多亩。这几年,立足海岛渔村优势,东角村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在清华大学乡村振兴驻点工作站和福鼎市乡村振兴PPP项目资金的助推下,以人居环境治理和生态产业发展为抓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生态旅游展现新活力,呈现一幅生态富民、和谐发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以前,因为不良的生活生产习惯,村内渔网具到处乱堆乱放,鱼腥味重,一度成为岛上脏乱差最突出的村落。”东角村村民郑祖成说。
为重构渔村美丽形象,东角村投入500多万元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清理海防路占道乱摆放的渔网具、铆钉,新建设占地5000多平方米、80个存放位的渔网具存放场;拆除村口及村内8处共1000多平方米的临时搭盖;实施村内污水治理工程,集中收集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雨污分流,完成整村3000多米污水管网铺设、3条共600多米的排水沟治理、3个卫生公厕改造、2个旅游公厕新建、316户户厕改造。同时引导群众成立“青蓝环保”志愿队伍,引领村民常态化清理村庄海滩岸线上的海漂垃圾,使原本“垃圾海滩”变成“碧海银滩”,全面提升渔村新形象、展现新颜值。
2018年,嵛山岛积极探索“校地合作”模式,携手清华大学,充分发挥毗邻月亮湾、面朝鸳鸯岛、独具特色渔村、大美海景日出、渔村赶海集市等资源优势,高标准高质量规划村庄,确立“一心、二翼、三带、四区、五点”发展新构想,一心即以构建东角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为核心;二翼即依托月亮湾后花园和海滨渔民公园为两大发展飞翼;三带即重点构建桃花谷树葡萄农旅产业带(房车营地、星空露营、户外婚礼、树葡萄等融合产业带)、海滨公园旅游休闲观光带(布设民宿、餐饮、文娱、户外拓展、高校研学等产业)、鸳鸯岛海上休闲体验带(岛屿观光、休闲渔业、码头渔市等产业);四区即东角进村口海滨特色街区、炮台岗精品民宿区、大礼堂文化区、清华大学乡村振兴研学区;五点即构建入村口景观点、渔网具存放点、海滩亲水点、码头渔市点、海产品加工点。
同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倾力打造海滨公园休闲旅游产业带和桃花谷农旅产业带,实现产业振兴、生态富民。其中,东角村好望角玻璃观景台已成为全岛“网红”,吸引了一批批游客前往观赏美丽的鸳鸯岛、壮观的日出、独具特色的海景和渔村。依托好望角公园,清华大学设计在建的清华大学乡村振兴研学基地也同时成了岛上最美的艺术伊甸园,配套规划建设海岛音乐文化体验馆和海滨特色文化街区;面朝鸳鸯岛,开发海上休闲观光、游钓、码头渔市、海产品加工等休闲渔业产业,带动渔民转产转业。
今年10月底,在嵛山岛第五届渔旅文化节上,九六公社就建设嵛山岛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项目与当地政府及村集体合作社达成了协议。据了解,该社是全国第一家乡村振兴全链条运营团队,以清华大学九六级校友为发起者,聚合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工大、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中科院、农科院等全方位人才。
“我们以技术支持和管理升级助力全岛的旅游规划和服务,并参与海上旅游、民宿、餐饮等全方位的旅游产业建设,让海岛乡村真正成为面向大海、未来可期的美丽乡村。”九六公社负责人张海龙表示,团队将积极配合嵛山镇党委、政府,发挥岛上环境微缩景观的特点,引导游客感受嵛山岛青山、碧海、草甸、渔村相融合的“自然+”人文风光,延长上岛旅行的停留时间。
“有了人才支持,我们融入全岛旅游发展,积极培育生态旅游产业,着力推进生态旅游、民宿产业、休闲渔业、生态农业、研学产业、文化产业等旅游融合产业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逐步实现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生态红利全民共享,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东角村党支部书记邱丽辉说。2020年,东角村共接待游客达3万多人次,实现当地农户年人均纯收入达216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