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化工新材料短板待攻克 断链阻链凸显
由于化工新材料性能优异,是当今关注度最高、需求量最旺、发展最快的领域。日前,在广东珠海举行的2021中国绿色新材料(珠海)产业发展大会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认为,我国化工新材料一直是石化产业发展的“短板”,无论是创新能力、产品结构还是产业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强调,我国新材料“短板”包括西方国家技术封锁、材料危机、断链阻链现象,必须推动新材料产业链与创新链合作,发展若干新材料“硅谷”,提升新材料技术能力。
准备启动国家新材料2030重大专项
傅向升认为,化工新材料与国家安全、国防安全、战略新兴产业关系都最为密切,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工业和产业发展水平以及一个国家整体技术水平的典型代表。目前,我国化工新材料有的关键技术还受制于人,导致石化产业长期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缺乏的矛盾比较突出。
干勇认为,新材料不断更新换代催生了很多新兴产业发展,比如一代材料、一代技术、一代工程。我国属于新兴大国迈向产业中高端,要从低端里面跳出来,目前来看结构转型过程还是比较艰难,很多核心技术还是“空心化”。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陈新滋表示,材料工业是经济先行区,而新材料是工业发展先导、是重要的战略性物资。2021年是我国材料工业由大变强一个关键时期,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对于引领材料工业新起点,支撑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国际竞争力新优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我国坚持行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和新材料产业高端稳定需求相结合,优化一批产业发展项目,坚持推动技术改进和加强自主创新,突破一批关键配套原料、抢占一批高科技制高点。”陈新滋认为。
干勇说:“创新对任何一个国家、一个学科领域都极为关键和重要,国家正在筹建新材料实验室,这代表新材料的发展越来越受重视。目前,国家新材料2030重大专项已经准备启动,汇报内容、方案已经完全制订完毕。”
我国化工新材料创新成绩显著
随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战略的提出,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明确,我国石化产业结构调整进入由量变到质变提升的重要阶段,化工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化工新材料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高端制造业领域,关系到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与战略新兴产业、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的水平和竞争力,甚至直接推动并影响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速度和进程。”傅向升表示。
全球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都是把化工新材料作为发展的重点,很多知名跨国公司都把化工新材料作为战略转型的首选。傅向升介绍,“十三五”时期,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聚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五大重点领域,突破了百万吨乙烯成套技术、聚氨酯用异氰酸酯、尼龙新材料等一批核心技术,攻克了聚碳酸酯、PMMA、有机硅和氟材料、聚苯硫醚等一批几十年未掌握的关键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化工新材料创新成绩显著。比如,一批龙头企业迅速成长,万华化学、东岳集团、金发科技等在细分领域不断取得新进展,正在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经成为推动我国新材料发展的生力军。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围绕三个方面发力:一是重点围绕高端聚烯烃塑料、工程塑料、聚氨酯材料、氟硅材料、特种橡胶及弹性体、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功能性膜材料、电子化学品等八大系列化工新材料,在高端化上再有新突破,高端产品自给率进一步提升。
二是重点围绕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优化一批产业化项目、突破一批关键配套原料、抢占一批高科技制高点、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和特色产业集聚区等六大重点任务再上新台阶。
三是重点围绕汽车及轨道交通轻量化、高性能膜、电子化学品、生物基及可降解塑料、配套专用装备提升等五项重点工程再现飞跃。
重视化工过程强化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费维扬表示,“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做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科学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等等一系列工作。
费维扬分析,西方传统经济模式以化石燃料为基础,以汽车为中心一次性全面贩卖经济在我国行不通。我国必须大幅度减少碳排放,减少其他温室气体和空气污染物排放,对健康和气候都有益处。
费维扬说:“实现碳中和需要从源头、过程、尾端三管齐下,即源头发展可再生能源,过程依靠节能减排和提质增效,尾端重视发展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
费维扬表示,我国基础工业能效水平明显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因此能源需求侧技术进步对实现低碳发展至关重要,应当重视化工过程强化,其对化学工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对降成本、去“短板”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化工过程强化是指在化学工程科学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用更小的、更便宜的和更高效的设备和工艺来代替庞大的、贵的和耗能的设备和工艺,以期大幅度地提高效率、节能减排、提质增效。
费维扬认为,生活方式要简约,用比较低的代价实现“双碳”目标,其中在产业转型、新材料方面,绿色低碳发展就是未来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