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助力服务业提质扩容 创造百万灵活就业机会
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影响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家政服务、社区服务等行业需求日益增多。在此背景下,服务业在不断发展壮大,为扩大就业提供了广阔空间。
“服务业领域很宽、范围很广,而且新兴产业在不断涌现,可以说是吸纳就业的蓄水池。”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高杲如是说。
与此同时,推进传统线下业态数字化转型赋能,创造更多数字经济领域的就业机会正成为重要驱动力。
了解到,在开展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过程中,社会服务领域聚焦新兴业态、平台企业等牵引,通过“互联网平台+创业单元”等模式,组织实施一批就业潜力大、带动作用突出、社会需求迫切的“双创”带动就业示范项目。截至目前,社会服务领域双创带动就业专项行动累计新增143万个就业机会。
家政业“上云”
数字化促进更充分就业
2014年,51岁的下岗女工廖阿姨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从广西老家来到泉州工作。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对于性格腼腆,不善言辞的她来说,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
一次偶然的机会,廖阿姨在网上看到了某家政公司的招聘广告,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从未有家政服务从业经历的她进入新行业发展,这也意味着她将面临许多挑战与不确定性。
这是一家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双创示范基地的家政服务公司,自转型家政行业数字化发展以来,持续探索就业服务新路径,成为不少再就业人群的新选择。
据丰泽区双创示范基地负责人介绍,这里打造线上接单、线下体验、学校培训、公司就业的家政服务产业链条,不仅带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人群的创业就业,还帮助解决下岗失业人员、贫困人口的再就业问题。
“我以前跟人说话很胆怯,尤其是与陌生人沟通交流,可是好不容易从老家出来,不能就这样放弃。”廖阿姨称,为了尽快适应工作,闲暇时她努力学习服务客户时需要注意和关心的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地,她克服了自己的心理障碍。目前已通过平台先后为三千多个家庭提供保洁服务。
邹阿姨来自江西,来到泉州打工之前,靠种地维持生计。2019年4月,她加入平台,成为了一名保洁员,实现了再就业。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通过公司的集中培训,邹阿姨逐渐适应了新工作,实现了线上接单、线下服务的新模式。
在不断学习和努力实践的过程中,可喜的变化在她身上发生。目前,邹阿姨已升级为六星保洁员,收入提高了不少。她说:“这份工作让我学习到了经验,工作也稳定了,一人的工资能够养全家,日子越来越好。”
该家政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梅兰称,正是公司旗下的现代家庭服务业互联网服务平台帮助邹阿姨改善了原有的生活条件。如今,公司通过“互联网+”转型上云,建立了“微驿站”扎根社区家政,搭建了“互联网+家政”服务体系,扩大了群体就业创业。截至目前,注册达5.6万人次,累计培训及推进就业5200余人次。
生活服务转战线上
创造百万灵活就业机会
42岁的刘师傅是一名退伍老兵,在最初离开部队的日子里,他曾当过学校教导员、公安局协警,但微薄的收入却难以负担全家人的开销。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他的心中充满了迷茫。
后来,经朋友介绍他去了一家跑腿公司,成为了一名“跑男”。随着经验的积累,曾经的“兵王”摇身一变成为了区域的“单王”。刘师傅称:“现在不仅收入增加了,还找到了新的生活目标。”
这是一家总部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同城即时服务平台,于2015年6月上线运营。郑州市金水区双创示范基地负责人称,与传统跑腿相比,它主要依托“互联网+就业”的平台化手段为现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毕业生等提供灵活增加收入的机会。
“成为跑男让我有了新的收入来源。”今年23岁的张旭印称,初中毕业后他成为了一名散打运动员,2019年,因为疾病失去了左腿,也失去了唯一的经济来源。
术后不久,他穿上义肢练习走路,无数次跌倒,无数次站立,最终学会了如何与“新左腿”和谐相处。已能行走自如的他,加入“跑男”团队,用单腿撑起了生活的希望。
“互联网+就业模式对传统就业模式的升级是多方位的。”该跑腿公司品牌总监石亚娟时表示,公司一方面创造新需求,为社会提供大量灵活就业岗位,稳定就业,另一方面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改变传统雇佣关系,降低从业门槛。同时数据流程下的收入分成模式,让多劳多得清晰透明,不仅提高了从业者的生活质量,更提升了社会的幸福指数。
开拓跨境电商业务
助力实现创业带动就业
位于武汉硚口区汉正街的武汉跨境电商服务资源中心(以下简称“服务资源中心”)现已成为企业与跨境电商间的纽带,正加速通过跨境电商创业带动就业实现转型。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跨境电商5年增长了10倍,跨境电商已经成为外贸发展的新动能、转型升级的新渠道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抓手。
服务资源中心负责人张建波表示,作为对外贸易的新形势、新业态,跨境电商对促进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升级、二次创业、帮助外贸“小白”实现零基础创业、帮助大学生拓宽就业渠道、丰富就业形式等都具有积极作用。
了解到,去年复工复产后,该公司除了自营跨境电商业务,还代运营武汉跨境电商服务资源中心,帮助20余家企业开拓跨境电商业务。
服务资源中心的成立,对于80后青年尹高来说,再次点燃了他的创业梦想。2009年,尹高来到汉正街开始创业,主要从事动漫服装的生产与销售。通过内贸打开销路的尹高打算尝试外贸出口,开拓国际市场。但当时他对国际物流、外汇结算等问题缺乏专业知识,长期从事外贸业务没有突破。
如今,经中心专业人员指导,尹高逐步摸清了外贸出口的门路,他称,“有了专业人员指路,由专业团队代办手续,不到半个月就注册了公司,在跨境电商平台eBay上开店,三个月就实现了外贸销售额近300万元,月均400个订单,还带动了多个团队就业。”
湖北省汉川市一个生产婴儿推车的产业园区曾经也面临着困境,由于市场饱和遭遇困境,销量持续低迷。在服务资源中心的建议下,去年6月,企业转变思路,重点生产进入门槛低的宠物推车。该中心还帮助企业申请美国和欧盟的商标和产品外观专利。不久前,某鄂产品牌宠物车迅速在美国、加拿大、法国等欧美国家打开市场,月销量近3000台,带动了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就业。
据介绍,截至目前,服务资源中心已经帮助20余家企业注册了海外商标专利以及备案海外产品外观专利,帮助多个湖北产品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完成申请外观专利。
张建波还建议,希望更多的高校设立“跨境电商”专业,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开展定向学习和培养,为后期的定向就业、精准输送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切实解决行业内用人难、用人贵的问题。
服务资源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近一年来,经该中心孵化,数十种“中国造”商品销往欧美、日韩等130个国家和地区,涵盖服装、小商品、工业制造等领域,出口创汇约3000万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