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宏观 >

限电限产影响扩大 一批上市公司被波及

时间:2021-09-24 11:27:56

 

来源:上海证券报

近期,“能耗双控”政策执行纷纷落地落实,限电限产措施在多个省份密集推出,“双高”企业轮番接到限产通知。企业与相关产业链都受到波及。比如,上游方面,钢材、水泥、铝、黄磷等原材料价格因限产刺激供不应求而涨价,部分产品价格近期直线拉升,创历史新高。下游方面,价格传导拉升生产成本之外,供货周期开始拉长,订单交付压力加大。

拉长历史视线看,这一轮限电限产举措,或许会倒逼诸多高能耗的中小企业要么退出市场,要么转型升级。然而,阵痛难免,诸多的产业格局也许要重塑。

多地限电限产加码

9月初,江苏省节能监察中心发布文件称,按照江苏省工信厅的统一部署,对全省范围内年综合能耗5万吨标煤以上企业开展专项节能监察行动,涉及石化、化工、煤化工、焦化、钢铁、建材等行业的300余家省内企业。

9月15日,云南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坚决做好能耗双控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钢铁行业在确保完成2021年粗钢产量压减目标任务的基础上,调整全省钢铁企业生产时序,2021年9月份排产产量调整(调整比例不得低于月度考核目标任务的30%)到11月至12月生产;工业硅行业加强生产管控,确保工业硅企业9月至12月的月均产量不高于8月产量的10%(即削减90%产量)。

通知还要求,在9月至12月对肥料制造、基础化学原料制造、煤炭加工、铁合金冶炼等4个行业中万元增加值能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采取重点企业用能管控措施,其中高于平均水平1至2倍的企业限产50%,高于平均水平2倍及以上的企业限产90%,并强化属地责任。

在此之前,云南已进行了两次限电。今年5月,云南第一限电,电解铝企业限产30%以上。7月下旬,云南第二次规模限电,当地锌和锡冶炼厂收到要求降低25%用电量的通知。

“限产政策从之前的10%逐步升级到30%,进入9月已限产至40%,我们有近25万吨的在产产能受影响。”云南某大型铝企负责人表示,本想趁着行情好,抓住时机满负荷生产,但如今工厂生产率大幅度降低,新建的产能也未能如期投运。

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限电限产的范围不仅涵盖前期的钢铁、水泥、化工等高耗能产业,也开始涉及其他行业。

浙江一家生产太阳能光伏玻璃的企业负责人表示,公司生产的光伏玻璃并不在“两高”项目范围之列,且日常执行的能耗排放标准严于国标排放标准,但近期还是接到了限产40%的通知。新能源产业链都受到波及,限电限产的力度与广度可见一斑。

据了解,目前江苏、安徽、浙江的部分光伏产业均受到限电影响,多家胶膜、多晶硅生产企业被要求停工限产。“政策预期会持续到10月份,且不排除后面有进一步的停产要求。”上述企业负责人表示,受此影响,预计国内全年光伏发电装机量将比预期降低15%至20%。

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链也被波及。比如,磷酸铁锂用的黄磷,因为云贵地区对磷化工企业限电,导致供应缺口扩大,黄磷价格飞涨。“现在是有钱都买不到黄磷。”一家磷酸铁锂企业相关人士感叹。

一批上市企业遭波及

今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直接点名9个省份: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新疆、云南、陕西、江苏9地上半年能耗强度同比不降反升。此外,还有10个省份的能耗强度降低率未达到进度要求,全国节能形势十分严峻。

根据要求,上述地区今年将暂停国家规划布局重大项目以外的“两高”项目节能审查,确保完成全年能耗双控目标特别是能耗强度降低的目标任务。

记者注意到,面对能耗双控目标考核,多地下发能耗双控的政策文件,对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实行限电,云南、江苏、新疆、广西等地还对能耗双控举措进行了加码。

目前,神火股份、云铝股份、天原股份、晨化股份、红宝丽等十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披露当地政策带来的影响。

9月22日晚,天原股份公告称,近日,云南省发改委下发《关于坚决做好能耗双控有关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相关要求,公司在云南区域内的水富金明已阶段性停产;大关天达、天力煤化分别按一条生产线安排生产。如该政策持续执行,将导致公司电石产量减少约2.5万吨/月。

云铝股份预计,公司2021年全年电解铝产量将从年初规划的287万吨降至236万吨左右。公司产品成本和经济效益也将受到影响。

*ST澄星公告称,受江苏、云南限产等因素影响,其下属的江阴工厂、宣威工厂、弥勒工厂、钦州工厂四家工厂停产、减产,几乎占了公司全部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限电限产之后,钢材、水泥的价格目前都呈现出明显上涨趋势。如果长时间持续,可能会有新一轮的波及效应。”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今年以来疫情反复以及大宗商品价格错综复杂的走势,让各个行业面临多重难题,临时性的限电限产举措或将引起相关行业的市场震荡。

“纠偏”政策正在推进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8月17日的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工作中有些地方、行业、企业工作着力点有所“跑偏”。其中,有的地方对高耗能项目搞“一刀切”关停,有的地方甚至违规上马“两高”项目,未批先建问题比较突出。“这些现象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初衷和要求背道而驰,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9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下称《方案》),给予能源消费总量目标更大的灵活空间,在坚决管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同时,提出“国家层面预留一定总量指标,统筹支持国家重大项目用能需求、可再生能源发展”,以及基本目标和激励目标“双目标”管理等一系列弹性措施。

对此,天风证券认为,过去十年能耗双控目标已成为我国能源转型指挥棒,但也存在总量管理缺乏弹性、能耗双控差别化管理措施偏少等问题。《方案》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交易市场,将为地方提供更大的灵活用能空间。此外,《方案》鼓励地方增加可再生能源消费,明确超出最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的消纳量不纳入该地区年度和五年规划当期能源消费总量考核,此举有望提升企业绿电交易需求,缓解地方可再生能源消纳压力。

针对部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过快的情况,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出台政策措施,从政策执行到电厂库存制度等多个方面,推动煤炭、化肥等进行保供稳价工作。

根据要求,相关保供稳价督导工作将依法及时查处恶意囤积、哄抬价格等违法价格行为,同时,针对释放先进产能中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将深入企业和相关部门,推动落实“放管服”各项要求,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影响产能释放的突出问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