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政策支持 绿色产业投资加力“踩油门”
探索建立绿色项目库 多渠道资金积极跟进
多重政策支持 绿色产业投资加力“踩油门”
近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部署密集展开,加大绿色产业投融资支持力度。《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相关部门正在积极推动国家自主贡献重点项目库建设,挖掘高质量的低碳项目,推进气候投融资工作。多地也探索建立绿色项目库,为碳减排等项目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与此同时,更多绿色产业投资渠道正加速开启,其中,保险资金ESG投资指引正研究制定,将进一步细化要求,为机构开展绿色投资提供政策支撑,银行信贷、票据等多元化融资支持也将加码。
多部委密集发声,加大绿色产业项目支持力度。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发布的《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指出,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和政策措施,对节能给予多元化支持。
银保监会透露,已在抓紧研究制定保险资金ESG投资指引,拟在产品设计、投资流程、风险识别等方面明确相关原则,细化有关要求,为机构开展绿色投资提供政策支撑。
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近日表示,金融机构发力绿色资产需在“减污”“降碳”“增绿”等方面寻求机会。针对“降碳”方面,他表示,高碳行业如何通过低碳技术对行业进行技改,把行业的碳强度降下来,需要做大量技改方面的信贷。同时,对可再生能源,风力、水电、光伏发电、储能等领域也需要加大支持力度。
地方层面,央行营管部等部门发布《进一步完善北京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制机制行动方案(2021-2023年)》指出,将积极引进绿色投资机构,鼓励金融机构更多投向绿色产业,带动社会资本投资绿色企业。梳理形成北京市绿色及相关产业企业名录并定期更新,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绿色产业的精准性。山东省印发的《落实“六稳”“六保”促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第四批)》提出,建立省级绿色金融项目库,定期向金融机构推送融资需求,支持企业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等措施。山西也将组织建立碳减排项目库,公开征集碳减排项目。
伴随央地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绿色产业投融资需求正持续增长,多元化融资支持加速开启。财政方面,发改委日前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23亿元,支持重点行业领域节能减碳改造、产业园区能源利用优化、减碳技术创新示范、城乡建设低碳转型、资源再生减碳以及海水淡化等重点项目建设,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金融方面,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3日,今年来碳中和债券发行总额已达1660.39亿元。目前碳中和债募集资金的投向中,清洁能源类项目占比超过50%,其中投向电力公用事业规模最大,以国家电网、国电投、长江三峡等为代表的大型电力企业数量较多。
保险资金也在通过私募股权基金、产业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直接参与了一批绿色项目投资建设。
银保监会数据最新显示,截至2021年8月底,保险资金实体投资项目中涉及绿色产业的债权投资计划登记(注册)规模达10601.76亿元,直接投向的重点领域包括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保险资金以股权投资计划形式进行绿色投资的登记(注册)规模为114亿元。
尽管当前绿色投资发展迅速,但有业内人士表示,绿色产业投融资领域仍存在诸多现实困境。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任涛指出,当前我国绿色投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在没有更多风险缓释工具的支撑下,目前绿色产业的投融资更多是靠政策层面推动。既能满足日常经营需求,又不加重绿色产业领域债务负担、能够提供中长期资金来源的投融资品种较为匮乏,多层次投融资体系尚未真正建立。
记者获悉,下一步,更多调动社会资本进行绿色投资的渠道将加速开启。根据交易商协会发布的《关于明确碳中和债相关机制的通知》,交易商协会为碳中和债的注册评议开辟绿色便利通道,鼓励企业注册发行以碳减排项目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持的绿色资产支持票据等结构性债务融资工具创新产品。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认为,此前召开的国常会提及“设立支持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可考虑将碳中和债纳入中期借贷便利(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常备借贷便利(SLF)和中国人民银行票据互换(CBD)等担保品范围,甚至设立以碳中和债为唯一抵押品的绿色MLF等,可有效提升碳中和债的市场流动性,以促进更广泛的市场投资者参与。
此外,任涛建议,可以开辟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大力提高绿色产业直接融资比例,加强绿色产业投融资信息披露,并将投资和承销绿色债券纳入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的评价范围。同时,在前期成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的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发起成立区域性绿色发展基金,以配合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绿色产业开展投贷联动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