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起步 交易主体需进一步扩大
“全国碳市场刚起步,交易体量和市场活跃度有待提高。数据显示,自7月16日开市以来,全国碳市场配额总成交量800多万吨,总成交金额4.2亿元。”9月15日,在负责任投资——国有投资公司面向“3060”共同行动论坛上,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全国碳市场运营中心副主任樊东星围绕全国碳市场交易情况发表了专题演讲。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是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国首家环境能源类交易平台,于2008年8月5日正式揭牌成立。今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全国碳市场采用双城模式,由湖北省和上海市分别承担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和交易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工作。根据生态环境部的安排,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成立前,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承担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账户开立和运行维护等具体工作。
樊东星表示,碳交易是基于总量控制与交易制度(capandtrade),政府在确定碳排放总量目标、并对碳排放配额进行分配后,企业之间以碳排放配额为标的进行交易,一年之后政府组织第三方核查机构核查企业实际排放量,最终企业以实际排放量数为准,向政府清缴上年度的碳排放配额。
发电行业是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纳入的2000多家发电行业企业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据了解,目前生态环境部已委托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有色协会和中钢协分别开展建材行业、有色行业和钢铁行业碳排放权交易相关工作。未来在十四五期间,其他行业也会尽快纳入到全国碳市场。
中国碳市场规模全球最大,但现阶段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的交易意愿和市场活跃度相对较低。樊东星提到,一方面参与交易的企业相对较少,企业仍存在一定的观望心态。另一方面,目前全国碳市场以重点排放单位为主,需要投资机构等多元主体的加入,提高市场流动性和交易规模,推动全国碳市场更健康、蓬勃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