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宏观 >

上半年人身险剧变:保费增速创3年新低 赔付增速创5年新高

2021-08-10 09:27:05

 

来源:证券日报

近日,银保监会披露了今年上半年保费数据,人身险业务收入增速不容乐观。《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后发现,今年上半年人身险业务的保费增速和赔付增速呈现两极分化。其中,保费同比增速下降至0.4%,创下2019年以来的上半年增速新低;与此同时,赔付额同比增长24%,创出2017年以来上半年增速新高。

多位险企人士对记者表示,今年上半年人身险赔付增速较高,主要源于去年赔付基数较低。保费增速放缓,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扰动:一是受疫情影响,居民收入不稳定性增加,消费者对保险的购买力下降;二是险企优化代理人队伍,代理人脱落率增高,拉低了新单保费增速;三是惠民保等新型产品大面积普及,虽然提升了消费者的保险意识,但也挤压了寿险、健康险市场需求;四是险企主推的产品与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产品存在错位。

人身险市场环境变了

今年的人身险市场格外“难”。据银保监会披露数据显示,今年1-6月,人身险保费收入为21070亿元,同比增速为0.4%。与之相比,2019年和2020年同期人身险保费增速分别达到16.05%和6%。

从不同险种的贡献来看,寿险保费大幅拉低了人身险整体保费增速。今年上半年,寿险保费为15301亿元,占人身险比重72.6%,同比下滑2%;健康险保费为5136亿元,占比24.4%,同比增长7.9%;人身意外伤害险保费633亿元,占比3.0%,同比增长5.5%。不难看出,今年健康险独挑大梁,增速远高于寿险,但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对于今年人身险业务持续低迷的表现,多位险企管理层人士归因于供需错配、险企转型效果未现、人力下滑、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等诸多因素。

平安人寿董事长丁当近日在第六届国际保险节上表示,近年来保险业面临巨大挑战。一是保费增速急降;二是人力下滑;三是寿险品质恶化。在巨大压力下,大中小型寿险公司都在寻求转型,以提升质量、迭代产品、培养精英、科技赋能、模式变革、构建生态。截至目前,虽然转型声势浩大,但绩效未现,原因是“大势变了,客户变了,时代变了”。

新华保险8月5日在上证e互动上回复投资者提问时也表示,目前保险业面临一些困难,股价表现也受到影响。新华保险首席执行官、总裁李全认为,保险业目前最大挑战是陷入“供求错配”矛盾中,供给的模式、逻辑、思路比较落后,无法匹配新时代的需求。

“伴随重疾险市场竞争加剧,部分上市险企启动寿险改革,大型险企的新单保费和NBV(新业务价值)将持续承压。虽然部分险企通过调整业务节奏实现了阶段性增长,但从5年的长周期发展趋势来看,复合增速基本处于零或负的状态。”东方证券研报表示。

一家大型险企保险营销团队的队长对记者表示,“今年主打中低端的团队确实很难,营销员收入也受到波及,加速了队伍的脱落率。”此前几年,他所在公司中长期续期保费收入较高,业绩表现相对较好。目前,他带领的营销团队通过加大客户拜访量、增加线下活动、强化老客户加保以及转介绍等方式来获客。

在人身险业务保费增速低迷的同时,赔付支出却大幅增长。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人身险赔付支出达4122亿元,同比增长24%,是2017年以来上半年人身险赔付支出同比增速最高的一年。

对此,资深精算师徐昱琛表示,主要是受去年疫情的影响,一些投保人未能去医院就医,按保险公司的理赔流程,不少赔付支出需要医院相关证明,导致去年上半年赔付支出较低。

头部险企市场份额下滑

在行业保费增速整体表现低迷的背景下,头部险企的市场份额也进一步下滑。今年上半年,平安寿险、中国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合计实现保费收入9410亿元,占市场份额47.6%,较2020年年末的49.04%下滑1.4个百分点。

五大上市险企保费增速也出现较大分化。上半年,中国人寿、人保寿险、平安寿险、太保寿险、新华保险分别实现保费收入4426亿元、641亿元、2702亿元、1414亿元、1006亿元,同比增幅分别3.41%、-4.61%、-3.72%、2.19%、3.85%。

今年上半年,依赖代理人的大型险企业务增速普遍较为缓慢,但像信泰人寿这种在银保、中介等渠道加速转型的险企,业务发展相对较好。

不仅中小险企在渠道、产品、人力、运营等方面加速转型,大型险企也在通过转型升级以摆脱经营困境。

在近期召开的2021年上半年作会议上,中国人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滨表示,下半年要聚焦发展质量,以更大力度推进转型升级。要坚定推进商业模式升级,升级产品服务体系,重点在“健康险+医疗健康服务”“养老金融产品+养老养生服务”“责任保险+社会治理服务”“三农保险+普惠金融服务”等方面做文章下功夫。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