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宏观 >

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涨 汽车零部件行业分化加剧

2021-06-13 19:04:23

 

来源:东方财富

进入2021年后,从新冠肺炎疫情中逐渐复苏的汽车行业再次经受“洗礼”,上游原材料涨价,供应链紧张席卷而来,“蝴蝶”翅膀影响着整个汽车零部件业。涨价压力山大从2020年四季度以来,汽车各类零部件原材料就“涨声一片”。受到原材料铁矿石、炼钢焦炭价格持续攀升拉动,汽车所需的碳素钢、锰钢、硅锰钢、铬锰、铬钒、铬钼钢、铬锰钒、硼钢等钢材的价格均出现上涨,涨幅最高为500元/吨。轮胎行业在“涨价潮”中更是一马当先,包括正新、米其林、佳通、中策橡胶、赛轮、风神、玲珑、倍耐力、玛吉斯等在内的80多家中外轮胎企业先后上调部分产品价格。此次涨价除了橡胶本身外,又叠加炭黑价格上涨等多重因素,产品一度出现紧缺,影响了产业链的供需平衡。其实,不仅是汽车钢板、轮胎涨价,汽车塑料件、钢结构件、芯片等都在涨价,动力电池也在酝酿新一轮涨价。特别是塑料零部件,像点火分配器、保险盒、连接器、窗支撑、门把手、雨刮器、部分电机外壳,大量使用的是塑料,主要包括PBT塑料、PA66等。今年以来,几大化工企业宣布涨价,PBT增强级塑料每吨上涨1600元,PBT非增强级塑料每吨上涨1900元,PA66非增强级塑料每吨上涨2580元。另外,动力电池的原材料一直在涨价,已处于历史上的较高位置。其中,电解液六氟磷酸锂已从2018年4月的每吨近13万元涨到近期的每吨15万元。锂电池正负极材料企业中,贝特瑞、德方纳米科技、光华科技的动力型磷酸铁锂涨幅约为13.9%。凸现“马太效应”好不容易熬到行业复苏,又遭遇原材料涨价。此次“涨价潮”对零部件企业造成很大压力,不少零部件先后因供应短缺而出现涨价、断供,使得下游整车企业承压加大。不过,在这场市场震荡中,不同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不一样。对于头部动力电池企业来说,强大的议价能力和相对强势的“话语权”让它们可以淡定处之。目前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基本分为两类,一是宁德时代模式,与车企进行股权及战略合作,能够大规模获得订单,不断降低成本;二是比亚迪模式,“自产供货为主,整车搭载带货”。而非头部企业的日子恐怕就不太好过了。一位动力电池公司负责人坦言,原来供货的一些整车企业效益不佳,有些已经停产,有的正在逐步转移阵地,不再涉足乘用车动力电池产品。原材料价格直线上涨,无疑是往电机电控企业的“伤口上撒盐”,短期内多数电驱动企业恐怕仍然难以摆脱亏损的局面。根据多家电机电控上市公司的最新业绩报告,IGBT等电子元器件市场价格变动明显,同时还存在原材料供应紧张的风险,未来的盈利或受到较大影响。如果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涨,将造成行业分化加剧局面,恶化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甚至可能让中小企业减产。面临优胜劣汰的挑战,“马太效应”将逐渐显现,加速市场洗牌。寻求破解之道面对这场涨价“震荡”带来的危机,不少零部件企业和供应商都在寻求破解之道,增强抗风险能力。华域汽车通过与各主要供应商建立原材料价格联动机制,加强成本与价格联动管理,同时通过切入新客户来提升收入,减少成本波动带来的风险。福耀玻璃、岱美股份和银轮股份主要通过品类扩张提升经营业绩,逐步形成产品品类多样化发展。产品拓展有望带动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提升,更好应对原材料涨价的风险。国轩高科积极与上游材料厂商及车企沟通,同时以内部生产管理优化、工艺技术改进、产品合格率提升等方式减少原材料涨价带来的影响。在动力总成等核心零部件领域,不少企业优化流程、控制生产成本,同时,根据销售情况动态调整生产计划,避免存货占据过多资金。轮胎行业则选择了稳定经销体系,以谋求长远发展的方式。目前国内许多轮胎企业都有对经销商的价格保护方案,比如经销商现在进货,两个月以内如果价格下调,整车企业将给经销商退差价。零部件企业除了一方面要顺应市场规律及时进行产能及价格的调整,另一方面也要通过不断创新来降低成本。如精进电动与北汽福田合作,在4.5吨物流车上率先采用高速单减系统替代直驱电机,将稀土永磁、铜线、硅钢片的用量降低了55%,做到成本“不升反降”,助力整车实现了轻量化目标,佐证了整零协同创新是应对原材料涨价的一个方向。相关报告:2021-2025年中国汽车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2021-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上下卷)2021-2025年中国汽车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