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乡村”能成旅游“新宠”吗?
浙江衢州“未来乡村”试点,既有“科技范”又深挖特色
“未来乡村”能成旅游“新宠”吗?
阅读提示
“未来乡村”打破地理上的乡村概念,由一个或多个连片的行政村共同组成“未来乡村”社区,在运营模式上追求个性化、生态化和艺术性,为当地乡村旅游注入了新活力。同时,也有专业人士建议,要处理好城市与乡村的关系,“未来乡村”不要沦为城市风貌在乡村的简单复制品。
在某种程度上,乡村是田园、诗意和“慢生活”的代名词,一些乡村正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创意性的开发设计,成为游客喜爱的旅游目的地。据全国乡村旅游监测中心测算,今年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接近10亿,乡村旅游总收入3898亿元。
浙江省在2019年首次提出“未来社区”概念,浙江省衢州市将之与乡村发展实践结合,在下辖各个县(市、区)建设“未来乡村”试点。“未来乡村”打破了地理上的乡村概念,由一个或多个连片的行政村共同组成“未来乡村”社区,在运营模式上追求个性化、生态化和艺术性,为当地乡村旅游注入了新活力。
既有“科技范”,又深挖特色
衢州市民付丽是“未来乡村”的常客。“我经常带孩子来玩,在这里既能看到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又能感受到科技带给农村的变化。”她说。
数字化和智能化是“未来乡村”的共性。在衢江区莲花乡村国际未来社区,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机器人“小莲”与来往游客热情地打招呼和交流,幽默的回答引发阵阵笑声。据莲花镇工作人员介绍,智能技术应用在多个方面,直播间、生鲜电商平台、创业平台等已经完成搭建。在柯城区余东“未来乡村”,“最多跑1次自助服务终端”为村民提供企业名称开放查询、注册登记申报、营业执照打印及银行业务等服务。在龙游县詹家镇浦山村民族“未来乡村”,数字化管理与村民生活紧密相关,提供智慧路灯、智慧医疗、智慧家居等便民服务。
新技术应用使得“未来乡村”的“科技范”十足,但硬件改善只是它的表面,更多的魅力来自其特色文化内涵。
有“中国第一农民画村”美誉的余东村自2020年9月启动“未来乡村”建设以来,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走在村里,一栋栋白墙灰瓦的农家别院错落有致,农户家的院墙、围栏上随处可见五彩缤纷的画作,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鲜艳生动。“村民白天拿锄头,晚上拿笔头,把卧室当画室,把门板当画板,全村共有800多人,参与农民画创作的达300多人,有近50人成为创作骨干。”余东村组团联村副团长陈国刚说,余东村逐渐成为美术爱好者研学采风基地和“网红”打卡地,近一年吸引了约13万外来游客参观,农民画文创系列产品也在走向国内国际市场。
浦山村泉井垄自然村是国家3A级景区村,同时也是少数民族村寨,畲族人口占比达95%。2019年,詹家镇致力于将浦山村打造成民族“未来乡村”,利用地区优势资源打造生态旅游、观光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如今走进村子,浓郁的畲族风情扑面而来,独具民族特色的竹竿舞成为当地迎来送往、婚嫁表演、节日庆祝的保留节目。过去一年,浦山村接待游客量达40多万人次,在衢州市各景区中排名前三。
服务村民,便利游客
“这里的民宿很有地方特色,有些是古民居改造的,还有为年轻人设计的网红盒子空间,白天做小商店,晚上用来住宿。”正在铺里村游览的李万顺对记者说。
铺里村的“共享餐厅”也是游客喜爱的打卡地。在这里吃饭,游客不仅可以点该餐厅的菜,还可以手机扫码下单附近农户的拿手菜,农户把菜烧好后送到“共享餐厅”,游客能品尝到不同口味的特色农家菜。
为适应“未来乡村”建设理念,余东村与浦山村两个试点也分别在乡村旅游服务上发力,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旅、购“一条龙”服务。
余东村通过老房微改造,特别是通过修缮土灶头,让游客感受农家土灶的自助烧菜体验,而菜就从村子里的菜园中自助扫码购买。浦山村书记黄伟民介绍,2018年,浦山村结合省级田园综合体项目,深入挖掘“拆后利用”潜能,让原来“脏乱差”的小村庄变成“七彩王国”。2019年开始流转村庄闲置资源打造亲子研学游项目,目前有20多间以童趣、萌宠、科幻为主题的亲子民宿对外营业,另有咖啡吧、绘本馆、手工馆等。
“‘未来乡村’的打造本质上是为了服务村民,让村民的生活更便利,同时也希望通过完善相应服务设施,吸引游客观光游览,实现村民共富共享。”余东村副书记余晓勤说。
请进来,走出去
借助外来力量实现地方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是许多“未来乡村”的选择。余东村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模式,一方面深挖农民画特色,与外界合作开发农民画丝巾、农民画壁纸等,另一方面通过“国际艺术地球村”项目招引美术界、文艺界专家作为“未来村民”,并与国内知名美术院校合作,共同打造“未来乡村”。
美术专业毕业的王璐瑶,大学毕业后留在衢州市区工作,后来听说家乡余东村的农民画发展得不错,还在村里办起了文创市集,现在每到周末,王璐瑶与朋友都会一起到村里摆摊,售卖手工艺品及画作。
莲花乡村国际未来社区建设围绕三种人群做文章,激发“原乡人”的参与热情,吸引外出人员成为“归乡人”,引进从外地来的“新乡人”。
90后姜路之前一直在杭州从事文创工作,2018年,他与家人偶然来到莲花镇采摘葡萄,看到村里淳朴的民风以及古色古香的建筑,姜路仿佛找到了心中的“桃花源”,决定在村里开一间民宿,成为一名“新乡人”。
“在建设‘未来乡村’之前,当地的旅游产业都是小打小闹,不成规模,现在余东村农民画的实力越来越大,名声也越来越响。”余东村所在的沟溪乡工会主席雷磊说。
“未来乡村”为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从目前发展情况看,也有值得思考的问题。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田毅鹏曾表示,“乡村未来社区”建设要处理好传统、现代与未来的关系,并不是以一些现代或未来的元素简单地改变、覆盖或替代传统,也应该处理好城市与乡村、统一性与多元性等问题。还有业内人士表示,要避免景点开发的同质化,尤其警惕不要沦为城市风貌在乡村的简单复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