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网约车第一股要来了 估值或达1000亿美金!
对于成立于2012年7月的滴滴而言,邓敏(化名)并不算是一个早期用户。
“第一次用滴滴,是在2015年12月21日,从北京市盈泰商务中心到北京外国语大学,乘坐的是本田锋范,全程将近10公里。”邓敏晒出了自己的订单,“由于使用了优惠券,这一单一共7元。”
邓敏还记得自己首次乘车后支付账单时的内心悸动,“就心里咯噔跳了一下,有点难以置信。”她的感受并不夸张:7块钱,只有北京出租车起步价(13元)的一半。如果按正常的出租车标准计费,这一趟行程大约需要30多元。
不过,邓敏并未赶上滴滴补贴最疯狂的时候。2013年,滴滴与快的“抢滩战”正酣,分别宣布获得腾讯、阿里巴巴的巨额注资。2014年1月,随着腾讯1亿美金融资到位,滴滴打车开始发放红包,快的在阿里的支持下也紧随其后,双方红包大战一度达到癫狂状态,仅2014年上半年便补贴超24亿元。
“那时候每天都能在朋友圈、微信群里看到滴滴优惠券的分享链接,由于朋友们转得太密集,一度让我有点逆反,所以也很长时间没有下载滴滴应用。”邓敏回忆称,“现在想想有点后悔。”
这一轮补贴大战,随着滴滴、快的在2015年2月14日合并告一段落。次年,滴滴再进一程,“吞下”优步中国。此后,滴滴有过快速攻城略地时的“少年意气”,也曾因用户安全事件被推至舆论风口浪尖;有过低潮期与自我反思,也曾在反思后的痛定思痛,全力投入安全能力完善。
直至北京时间6月11日凌晨,滴滴正式向SEC递交了IPO招股书,股票代码为“DIDI”,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华兴资本担任承销商。这也意味着,在成立九年后,破茧蜕变后的滴滴,终于开始有勇气,给外界及自己一个答卷。
今年以来上市,有关滴滴上市的消息一直在市场流传。1月,有媒体报道称滴滴有望在第三季度在港交所完成上市,目标估值超过600亿美元;3月,有报道显示,滴滴更倾向于选择在纽约进行IPO,估值增加到1000亿美元。到了4月,又有消息称,滴滴已秘密递交在美上市申请,可能估值多达700亿到1000亿美元。
此番上市的消息终于落定,意味着滴滴很可能成为自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以来美股最大的中概股IPO。
冲刺IPO,今年一季度扭亏为盈
滴滴的招股书,信息量丰富。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滴滴出行年收入分别为1352.88亿元、1547.86亿元和1417.36亿元,2021年第一季度,滴滴出行收入为421.63亿元。由于受疫情影响,滴滴的收入增长在过去三年内存在一定的波动性。
利润方面,过去三年内,滴滴出行持续亏损。数据显示,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滴滴出行的净亏损分别为149.79亿元、97.33亿元和106.08亿元,调整后的息税前净亏损分别为154.92亿元、100.81亿元和109.11亿元。
今年第一季度,滴滴出行则实现扭亏,净利润为54.04亿元,去年同期亏损39.72亿元;调整后的息税前净利润为54.04亿元,去年同期亏损41.51亿元。
不过,滴滴出行仍处于运营亏损状态。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滴滴运营亏损124.43亿元、80.13亿元及137.88亿元,今年一季度滴滴运营亏损66.54亿元。
招股书显示,滴滴提供网约车、出租车、顺风车、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代驾、车服、货运、金融和自动驾驶等服务。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3月,滴滴在全球15个国家4000多个城市开展业务,平台全球年活跃用户达到4.93亿。
资料显示,滴滴本季度扭亏的关键在于获得123.6亿元的投资净利润,包括处置33亿元的股权投资,以及分拆橙心优选后计入的91亿元未实现收益。
有券商高层人士分析认为,滴滴的收入增速、运营亏损扩大等方面,构成了这份招股书中的风险点。不过,尽管当前仍处于盈利与亏损的一线之间,也有数位分析人士对滴滴的未来发展空间表示乐观。
“滴滴在市场上拥有相当的领导地位,产品渗透力强,用户也存在依赖性及使用的高频性,我认为这家公司要实现财报上的盈利是没问题的。”艾媒咨询CEO张毅指出,滴滴的亏损在一定程度上是战略性亏损,之所以出现战略亏损,是出于对行业的深耕、对司机及用户的补贴,以及对新兴市场及细分领域的拓展投入,这些也是滴滴主要的亏损点。
在张毅看来,滴滴未来的成长空间之一体现为国际业务。目前,滴滴将业务分为中国出行业务、国际业务和其他业务三个板块。其中,中国出行业务包括中国网约车、出租车、代驾和顺风车等业务,国际业务包括国际出行和外卖等业务,其他业务则囊括共享单车和电单车、车服、货运、自动驾驶和金融服务等业务。
中国出行业务在滴滴整体收入中占绝对大头。从2018年至2020年,滴滴中国出行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98%、96%、94%。“滴滴在中国取得巨大成功,我认为他在海外存在一定的拓展性及成长性机会。”张毅指出。
同时,张毅认为,滴滴的成长性空间不仅停留于出行,“出行可以作为一个入门、吸引用户的入口。(滴滴)首先可以将出行从四个轮子拓展到两轮、货运等业务,这些都存在机会。此外,滴滴在相当的用户基础上,还可以将业务拓展至新型业务,如新零售、本地生活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滴滴未来的成长性加以计划。”
对于上述众多业务背后的商业生态,滴滴归纳为“四个核心战略版块”、“三大业务”以及“双飞轮”。其中,“四个核心战略版块”分别是共享出行平台、车服网络、电动车以及自动驾驶。“双飞轮”更聚焦商业模型,随着整体共享出行市场的持续增长,滴滴的共享出行、车服以及电动汽车网络创造了双飞轮效应,使司机、乘客和平台均获益。
而“三大业务”分别是中国出行业务(中国网约车、出租车、代驾和顺风车等业务)、国际业务(国际出行和外卖等业务)和其他业务(共享单车和电单车、车服、货运、自动驾驶和金融服务等业务)。
对于此次募资的用途,滴滴在招股书中披露计划将约30%的募资金额用于扩大中国以外国际市场的业务;约30%的募资金额用于提升包括共享出行、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在内的技术能力;约20%用于推出新产品和拓展现有产品品类以持续提升用户体验;剩余部分可能用于营运资金需求和潜在的战略投资等。
估值或高达1000亿美金
成立数年,滴滴在共享出行的赛道上一路挺进,也一路受到资本青睐。
据启信宝数据显示,滴滴所属的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自2012年7月至今,至少已经历了20轮融资,仅2017年就进行了两轮合计95亿美元的融资。
据此前媒体报道,就在上市之前的4月,滴滴已与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高盛集团、汇丰银行、巴克莱银行和花旗集团签署了一项循环贷款协议,为其赴美上市助力。
在滴滴的投资者名单中,苹果、丰田、腾讯、阿里巴巴、富士康等知名企业和高瓴资本、红杉资本等知名风投在列。据不完全统计,滴滴的投资人(机构)超过41个,其中很多是跟随多年并参与多轮投资的老股东。
招股书显示,上市前,软银旗下愿景基金持有滴滴21.5%的股份,是最大股东,第二大股东是持股12.8%的Uber。腾讯持股6.8%,仅次于持股7%的滴滴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程维,是第三大机构股东。有投票权的股份中,软银、Uber和腾讯的持股分别仍占21.5%、12.8%和6.8%,程维持股15.4%。
对于选择赴美上市的原因,有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市场因为已经有Uber、Lyft这样的网约车公司上市,滴滴不再需要向投资者解释其商业逻辑,更容易获得较高的估值。
3月1日,Uber公布2020年度财报,实现营业收入111.39亿美元,同比下跌21.26%;同时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67.68亿美元,同比增长20.43%。
超越Uber
需要注意的是,与全球出行巨头Uber的数据相比,滴滴这份招股书也并不逊色。
招股书显示,在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12个月里,滴滴全球年活跃用户为4.93亿,全球年活跃司机1500万。其中,自2020年3月31日至2021年3月31日,滴滴在中国拥有3.77亿年活跃用户和1300万年活跃司机。
2021年第一季度,滴滴中国出行拥有1.56亿月活用户,相较之下,Uber今年一季度月活用户数为9800万人。这也就意味着,滴滴今年一季度的月活约是Uber的1.6倍。
活跃用户直接决定了订单量,因此在订单量方面,滴滴也全面超越Uber。在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12个月里,滴滴全球日均交易量为4100万单,2021年第一季度,滴滴中国出行业务日均交易量为2500万单,合计约22.5亿单。同期Uber的总出行订单量为14.47亿单。
收入方面,滴滴也长期超越Uber。据记者梳理,Uber2018年至2020年收入分别为104.33亿美元、130.00亿美元和111.39亿美元,2021年Q1收入为29亿美元,历年收入均徘徊于滴滴收入的约一半。
“滴滴相关数据超越Uber并不是奇怪的事情。中国市场非常大、人口数量多,对滴滴的服务需求也是相当刚需的,”张毅分析称,“从招股书来看,最近这些年滴滴的业务一直呈现较好势头,这也是一个不错的行业数据。从未来来看,滴滴对整个市场的推动和渗透方面,拥有较大的机会和成长空间。”
在与Uber对标的过程中,滴滴估值的合理区间也开始显现。此前,市面上多次传出滴滴拟上市消息,估值徘徊于600亿美元至1000亿美元不等。目前,市面上最新对于滴滴的估值超700亿美元。相较之下,Uber目前的最新市值为927.5亿美元。
“如果用4倍市值/销售比例来计算,给予滴滴1000亿美元估值是合理的。”前述券商高层人士分析称。